在线浊度检测仪泵体故障需结合具体表现定位原因,通过针对性处理恢复水样输送稳定性。以下从常见故障类型入手,明确成因及解决办法。 一、流量异常类故障 流量持续下降多因叶轮磨损(长期输送高悬浮物水样)或泵腔间隙增大。解决时需拆解泵体,更换磨损叶轮(选用耐磨材质如陶瓷叶轮),测量泵腔与叶轮间隙(需≤0.1mm),超标时更换泵壳。流量忽高忽低多为叶轮被异物卡滞,应关闭泵体电源,拆开进水口管路,取出异物(如纤维、沙粒),同时在进水管路加装滤网(孔径≤0.5mm)预防再次堵塞。 流量中断若因气蚀(进水管路漏气),需检查管路接口密封垫,更换老化垫片并重新紧固;若单向阀老化导致回流,需更换单向阀密封垫,确保阀芯复位灵活。处理后需排气:打开泵体排气阀,通入纯水至气泡完全排出,再启动泵体。 二、压力与声响异常类故障 压力骤降伴随 “嗡嗡” 声多为电机轴承磨损,需拆解电机更换轴承(选用同型号高精度轴承),加注润滑脂(填充量为轴承腔的 1/2)。压力骤升伴 “咯噔” 声多因出水口堵塞,应检查滤膜是否堵塞(需更换新滤膜)、阀门是否误关(恢复阀门常开状态),并清理管路内沉积物。 周期性 “咔哒” 声需拆解泵体取出叶轮异物,检查叶轮是否有裂纹(裂纹需更换叶轮);“嘶嘶” 漏气声需更换密封件(O 型圈选耐水橡胶材质),涂抹密封胶增强密封性。高频振动需校正叶轮动平衡:用动平衡仪检测,通过磨削叶轮边缘调整重心,确保振幅≤0.05mm。 三、检测数据异常关联故障 流量不足致浊度偏低,需调整泵体转速(通过控制器提高频率至额定值),或更换大流量泵体(匹配检测池需求);气泡干扰致浊度骤升,需修复气蚀(同流量异常处理),并在检测池前加装脱气装置(如真空脱气罐)。 单向阀失效致数据跳跃,需更换单向阀并校准流量传感器;金属碎屑致浊度偏高,需拆解泵体清理碎屑,更换磨损部件(如叶轮、泵轴),在泵体出口加装磁性过滤器吸附金属杂质。 四、辅助部件关联故障 电机过热(超 60℃)若因绕组老化,需检测绝缘电阻(应≥5MΩ),不合格则更换电机;若散热不良,需清理散热风扇灰尘,加装散热片。电源线接头过热发黑需剪去氧化接头,重新压接端子(确保接触电阻≤0.01Ω),包裹绝缘胶带。 接口渗漏需更换防水接头,涂抹防水胶;控制模块指示灯闪烁(电流异常)需检测驱动电路,更换损坏的电容或三极管,重新校准电流输出(确保在额定范围)。 处理后需验证:启动泵体运行 30 分钟,监测流量(波动≤±5%)、压力(稳定在 0.1-0.3MPa)及浊度数据(与标准浊度液偏差≤±2NTU),确认故障排除。日常需每两周检查泵体状态,定期(每月)清洗滤网和叶轮,延长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