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浊度检测仪的全面校准需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通过系统性步骤消除仪器漂移与环境干扰,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校准过程需覆盖零点校准、跨度校准、线性验证及参数固化四个核心环节,每个步骤均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与操作规范。 一、校准前准备 需将仪器置于 25±2℃的恒温环境中,提前 30 分钟开机预热,确保光学系统与电路模块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准备经计量认证的标准浊度溶液,包括 0NTU(超纯水)、50NTU 及满量程浓度的标准液,溶液需在有效期内且密封保存。校准用容器选用石英材质,使用前用超纯水清洗 3 次,避免残留杂质影响校准精度。同时检查电极清洁度,若表面有污渍,用专用清洁棉蘸取无水乙醇轻轻擦拭,自然晾干后再进行校准。 二、零点校准 将电极完全浸入 0NTU 标准液中,确保液面超过光学窗口且无气泡附着。启动仪器零点校准程序,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初始值,若初始值偏离 0NTU 超过 ±0.5NTU,需重新检查溶液纯度与电极清洁度。校准过程中需避免光线直射,可使用遮光罩覆盖容器,防止环境光干扰光学检测系统。程序完成后,仪器自动记录零点参数,此时需打印校准记录并标注校准时间。 三、跨度校准 选取 50NTU 标准液进行中点校准,将电极从 0NTU 溶液中取出,用无尘纸巾吸干表面残留液后浸入中点标准液。启动跨度校准程序,待读数稳定后,仪器会自动调整增益系数使显示值与标准浓度一致。若调整后偏差仍超过 ±1%,需重复操作两次,若持续超差则需检查电极光学部件是否老化。中点校准完成后,再用满量程标准液验证,显示值与标准值的偏差应控制在 ±2% 以内。 四、线性验证 依次检测 20%、40%、60%、80% 量程浓度的标准液,记录各点的显示值,计算与标准浓度的相对偏差。所有节点的偏差需小于 ±3%,且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 R² 应大于 0.998。若某节点偏差超标,需重新进行零点与跨度校准,必要时增加校准点数量以优化线性拟合精度。 五、校准完成后操作 在仪器菜单中确认校准参数并保存,生成校准编号与有效期记录。将电极复位至检测位置,运行样品检测程序,对比校准前后的读数变化,确保差值在允许范围内。最后清理校准用容器与标准液,填写校准报告,注明使用的标准液浓度、环境条件及各项偏差数据,为后续校准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