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氨氮测定仪的校准是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核心环节,需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校准条件涵盖环境参数、试剂状态、仪器状态及操作规范等多方面,各环节的精准把控直接影响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一、环境条件的稳定性 校准需在恒温环境中进行,温度应控制在 15-25℃,且波动幅度不超过 ±1℃。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显色反应速率及试剂稳定性,导致校准曲线偏移;温度波动过大则可能使同一次校准中不同浓度点的反应条件不一致,降低校准精度。同时,环境相对湿度需保持在 30%-60%,湿度过高易导致光学元件受潮,影响透光率检测;湿度过低可能产生静电干扰,影响电子信号传输。此外,校准环境需避免强光直射和气流扰动,强光会干扰光学检测系统的信号读取,气流则可能导致局部温度波动,因此需选择光线柔和、通风平稳的室内空间。 二、试剂的规范性 校准所用的标准氨氮溶液需符合国家计量标准,浓度梯度应覆盖仪器的检测量程,且需在有效期内使用。标准溶液需现用现配,配制过程中应使用一级纯水,避免水中杂质引入干扰;配制器具需经严格清洗并烘干,防止残留污染物影响浓度准确性。显色试剂作为反应核心,需确保未出现浑浊、沉淀或变色等变质现象,且存放条件符合说明书要求。试剂的添加量需精准控制,应使用经过检定的移液器具,避免因剂量偏差导致反应不完全或过度,影响吸光度检测结果。 三、仪器的初始状态需满足校准要求 校准前仪器需开机预热,预热时间根据型号不同通常为 30-60 分钟,确保光学系统、加热模块等部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需检查仪器的光学检测单元,确保比色皿槽清洁无污渍,光学镜片无划痕或水汽附着,若存在污染需用专用镜头纸清洁。同时,需验证仪器的基本功能,如吸光度读数稳定性、加热温度控制精度等,若发现异常需先排除故障再进行校准。此外,仪器的反应容器需洁净无残留,使用前需用纯水润洗 3 次以上,避免前次检测残留物质干扰校准反应。 四、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校准需按固定顺序进行,先进行零点校准,再依次对低、中、高浓度标准溶液进行检测,每个浓度点需至少重复测量 2 次,取平均值作为校准数据。检测过程中,比色皿的拿取需避免接触透光面,防止指纹或污渍影响透光;放入比色槽时需确保定位准确,避免因倾斜导致光路偏移。校准完成后需立即记录数据,包括校准时间、环境参数、标准溶液浓度及对应吸光度值等,数据记录需清晰完整,便于后续追溯和复核。若校准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需重新检查各环节条件,排除问题后再次进行校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