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浊度测定仪的校零操作是保障检测基准准确性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消除仪器光学系统漂移、环境光干扰及容器残留杂质对零点基准的影响。校零过程需通过标准化步骤建立精确的测量起点,操作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溶液纯度及操作规范,确保零点参数稳定可靠。 一、校零前准备需实现环境与设备的双重稳定 应将仪器放置在无阳光直射、无强气流的工作台面,环境温度控制在 20-25℃,相对湿度不超过 60%,避免温度波动导致光学部件折射率变化。提前 30 分钟接通电源预热仪器,使光源、光电探测器等核心部件达到热稳定状态,期间不得进行任何操作或触碰仪器光学系统。 二、校零用溶液需满足高纯度要求 采用经计量认证的 0NTU 标准溶液(超纯水),其电导率需低于 1.0μS/cm,且需在密封容器中冷藏保存,使用前提前 2 小时取出,让溶液温度与室温一致。取用溶液时需使用专用移液管,避免手部接触容器内壁,每次取用后立即密封容器,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溶液。 三、容器处理是避免污染的关键步骤 选用匹配仪器检测池尺寸的石英比色皿,其透光面需无划痕、无污渍,使用前先用 10% 硝酸溶液浸泡 20 分钟,再用超纯水连续冲洗 5 次,最后用无尘吸水纸吸干外壁水分,注意不得触碰透光面。若比色皿存在残留水渍,需用吹风机冷风吹干后再使用。 四、正式校零操作需按流程逐步推进 首先将处理好的比色皿注入 0NTU 标准溶液至刻度线,注入过程需沿壁缓慢倾倒,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需轻轻敲击比色皿壁排出。用无尘布擦拭比色皿外壁,确保透光面无指纹、水渍或纤维残留。将比色皿放入仪器检测仓,对齐定位标记,盖紧仓盖隔绝环境光干扰。 五、仪器操作需严格遵循程序设定 在仪器操作界面选择 “校零” 功能,部分仪器需输入标准溶液浓度(0NTU)作为参考值。启动校零程序后,仪器会自动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此过程需保持仪器静置,不得触碰检测仓或振动工作台。待屏幕显示 “校零中” 提示消失,且数值稳定在 0.00NTU±0.02NTU 范围内时,确认校零数据。 六、偏差处理需规范应对异常情况 若首次校零后显示值偏离 0NTU 超过 ±0.05NTU,需检查比色皿是否放置到位,重新擦拭透光面后再次测量。若偏差持续存在,需更换新的 0NTU 标准溶液,排除溶液污染问题。若更换溶液后仍超差,需检查仪器光学镜头是否有灰尘,用专用镜头纸轻轻擦拭后重试,必要时进入仪器维护模式检查光源稳定性。 七、校零后需进行验证与记录 完成校零后,保持比色皿位置不变,再次选择 “测量” 功能,连续读取 3 次数值,其波动范围应不超过 ±0.01NTU。取出比色皿后重新放入,重复测量 2 次,确认读数仍稳定在 0NTU 附近。最后在仪器校准记录中填写校零时间、环境温度、溶液批次及最终读数,若进行过偏差调整需注明调整原因及操作步骤,形成完整的校零档案。 整个校零过程需避免快速开关检测仓盖,防止仓内温度骤变产生雾气;不得在仪器运行时打开仓盖,避免强光直射损坏光电元件。校零完成后需将 0NTU 标准溶液密封冷藏,比色皿清洗后倒置存放,为下次使用做好准备。通过标准化操作,可确保台式浊度测定仪的零点基准长期稳定,为后续检测提供可靠的测量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