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浊度测定仪的零点校准是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基础操作,其核心是让仪器以 “无浊度” 状态为基准,消除光学系统漂移、器皿污染等带来的误差。规范的零点校准需遵循 “准备 — 校准 — 验证” 的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一、校准前准备:消除环境与器材干扰 1、选择标准零点溶液 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 “零浊度水”(如 GB/T 5750 规定的无浊度水),不可用普通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替代 —— 普通水可能含微量颗粒物,导致零点偏高。若自行制备,需通过 0.1μm 滤膜连续过滤 3 次,现制现用(存放不超过 24 小时)。 2、清洁比色皿 用无绒布蘸无水乙醇擦拭比色皿外壁(避免手指接触光学面),去除指纹和水渍;内壁用零浊度水冲洗 3 次,每次冲洗后将水倒尽,避免残留液污染校准液。若内壁有划痕或顽固污渍,需更换新比色皿(划痕会散射光线,导致零点偏差)。 3、检查仪器状态 开机预热 30 分钟(确保光源和检测器稳定),观察仪器显示是否正常(无报错代码);将仪器放置在无强光直射、无振动的工作台,避免环境光干扰光路。 二、核心校准步骤:建立基准零点 1、注入校准液 向清洁后的比色皿中缓慢注入零浊度水,液面距离皿口 1cm(避免溢出),轻轻倾斜比色皿排除内壁气泡(气泡会产生假性浊度,可用针头等轻戳消除)。 2、放置比色皿 对齐比色皿上的定位标记(确保光学面正对光路),平稳放入检测槽,盖紧槽盖(防止外部光线进入),静置 30 秒让液体稳定。 3、执行校准程序 在仪器操作界面选择 “零点校准” 功能(不同品牌可能显示为 “空白校准”“0 NTU 校准”),仪器会自动测量并记录当前光信号值。校准过程中不可触碰仪器或比色皿,避免读数波动。 4、重复校准验证 取出比色皿,倒出校准液后重新注入零浊度水,按上述步骤重复校准 1 次。两次校准结果的偏差需≤0.02 NTU,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检查比色皿清洁度或更换校准液。 三、校准后收尾:确认与记录 1、验证校准有效性 校准完成后,将装有零浊度水的比色皿再次放入检测槽,仪器显示值应≤0.05 NTU(符合一级仪器要求)。若显示值偏高,需排查:比色皿是否清洁、校准液是否被污染、光路是否有灰尘(可用镜头纸擦拭检测槽内的光学窗口)。 2、规范记录与维护 在仪器校准记录表中填写校准时间、环境温度、校准后显示值等信息;将剩余零浊度水密封冷藏(4℃可保存 2 天),比色皿洗净后倒置在专用架上晾干。 零点校准的关键是 “排除一切潜在浊度干扰”,从校准液纯度到操作细节的严格把控,能确保仪器建立准确基准。建议每天检测前执行一次零点校准(尤其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并定期用标准浊度液(如 10 NTU)验证校准效果,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零点漂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