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台式总氮测定仪时,试剂过期或错误使用是常见问题,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偏差甚至失效。针对这类问题,需结合试剂特性与实验流程,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建立预防机制以避免类似情况重复发生。 试剂过期的核心解决思路是及时识别与替换。若发现试剂已过保质期,需立即停用并更换新试剂。对于开封后超过规定使用期限的试剂(如碱性过硫酸钾溶液通常开封后需在一周内使用),即使未到包装标注保质期,也应视为过期处理。更换试剂后,需重新进行空白实验与标准曲线校准,确认新试剂的有效性 —— 空白值需低于仪器规定阈值,标准溶液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应控制在 ±5% 以内。此外,过期试剂需按危险化学品处理规范单独存放,交由专业机构处置,不可随意丢弃。 试剂错误使用的解决需分情况处理。若因试剂配比错误(如碱性过硫酸钾与水样比例失调),需废弃当前样品,重新取原水样按正确比例配制反应体系。若误加其他类型试剂(如用硝酸代替盐酸中和),应立即停止实验,更换所有实验器皿并重新处理样品,避免残留试剂持续干扰。若因试剂类型误用(如用错消解试剂型号),需清空仪器反应模块,用无氨水冲洗管路 3 次以上,再用标准溶液验证仪器状态,确保残留干扰已清除。 预防机制的建立能从源头减少问题。试剂储存需严格遵循要求:碱性过硫酸钾需避光冷藏,盐酸需密封存放于耐腐蚀柜中,且不同试剂需分类标注采购日期与开封时间。每次实验前,需核对试剂标签与实验方案的匹配性,检查试剂外观(如是否出现沉淀、变色),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使用。同时,应建立试剂台账,定期盘点存量并及时补充,避免因试剂短缺临时混用替代品。 此外,当出现试剂相关问题导致测量异常时,需同步记录异常现象(如吸光度跳变、显色异常),便于追溯原因。若多次出现同类问题,应组织操作培训,强化试剂使用规范认知。通过 “及时处置 — 系统排查 — 机制预防” 的流程,可有效降低试剂问题对总氮测定的影响,保障数据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