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采样系统是获取精准水质数据的首要环节,长期处于地下潮湿、多杂质的复杂环境中,易出现管路堵塞、设备老化、部件损坏等问题,需通过规范维护保障其持续稳定运行。维护工作需围绕采样系统核心组件,从清洁、检查、校准、更换等多维度落实,以下详细阐述具体维护方法。 一、采样管路的日常维护 采样管路是水样传输的关键通道,需重点做好防堵、防漏与清洁维护。每日需通过系统压力监测或流量观察,确认管路流通状态,若发现流量下降、压力异常升高,需及时排查堵塞问题。每周启动管路自动冲洗功能(若配备),用高压清水冲洗管路内壁,清除附着的泥沙、悬浮物及生物黏泥;无自动冲洗功能时,需手动拆卸管路,用专用管路刷配合中性清洗剂刷洗,再用无离子水彻底冲洗,避免清洗剂残留污染水样。 每月检查管路接口密封性,查看接头、阀门处是否有漏水痕迹,若发现渗漏,需更换密封圈或重新紧固接头,必要时更换老化管路;对于材质为塑料的管路,需检查是否存在开裂、变形,若因地下环境腐蚀或压力变化导致管路损坏,需及时更换同规格、耐腐蚀的管路。此外,每季度需对管路进行全面疏通,若存在顽固堵塞(如无机盐沉淀),可采用稀释的酸性或碱性清洗剂(根据管路材质适配)浸泡后冲洗,确保管路内径通畅,无水流阻力异常。 二、采样设备的定期维护 采样设备(如采样泵、自动采样器)是采样系统的动力核心,需按周期开展性能检查与部件维护。每周启动采样泵空载运行,观察运行噪音、振动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响或剧烈振动,需停机检查电机轴承、叶轮是否磨损,必要时添加润滑油或更换磨损部件;自动采样器需检查采样量精度,通过手动触发采样程序,核对实际采样量与设定值的偏差,若偏差超过 ±5%,需校准计量泵或调整采样参数。 每月清洁采样泵进水口滤网,去除滤网上的杂质、纤维,防止滤网堵塞导致泵体空转损坏;检查采样泵密封件(如轴封、O 型圈),若出现老化、渗漏,需及时更换,避免水样渗入电机导致设备故障。每季度对自动采样器的控制模块进行检测,确认时间控制、流量控制功能正常,若发现程序紊乱或参数漂移,需重新校准控制模块,必要时更新设备固件;长期闲置的采样设备,需每月启动运行一次,防止电机受潮、部件锈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三、预处理部件的专项维护 采样系统中的预处理部件(如过滤器、除干扰装置)需针对性维护,确保其预处理效果。每周拆卸过滤器滤芯,检查滤芯污染程度,若表面附着大量悬浮物、颜色明显变深,需用清水冲洗滤芯(可清洗型)或直接更换一次性滤芯,避免滤芯堵塞导致采样量不足或杂质进入后续系统。每月检查过滤器壳体密封性,查看是否有漏水、漏气现象,若壳体出现裂纹,需及时更换,防止未过滤水样直接进入采样管路。 若系统配备 pH 调节、除氯等除干扰装置,每两周需检查试剂储备量,及时补充消耗的试剂,确保预处理效果稳定;每月校准预处理装置的控制参数,如 pH 调节装置的酸碱度输出精度、除氯装置的试剂添加量,通过标准溶液验证预处理后水样的指标是否符合检测要求,若偏差超标,需调整装置参数或更换老化的检测传感器。每季度对预处理装置内部管路进行清洁,清除残留的试剂结晶或杂质,避免管路堵塞影响预处理效率。 四、环境适配与防护维护 地下管网环境潮湿、腐蚀性强,需做好采样系统的环境适配与防护维护。每周检查采样点检修井的密封状态,确保井盖闭合严密,防止雨水、污水渗入井内污染采样设备;若井内存在积水,需及时排水,避免设备长期浸泡受潮。每月对采样设备外壳、管路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对于金属部件,可涂抹专用防腐涂料,防止地下腐蚀性气体或水体导致部件锈蚀;塑料部件需检查是否存在老化脆化,若表面出现裂纹,需及时更换。 每季度检查采样系统的保温与伴热装置(若配备),尤其在低温季节,需确认伴热装置工作正常,温度控制在 5-15℃,防止管路内水样结冰导致管路破裂;保温层若出现破损,需及时修补或更换,避免热量流失。此外,每月清洁采样设备表面灰尘、污垢,用干燥软布擦拭显示屏、操作按钮,确保设备外观整洁,减少杂质对设备散热、操作的影响。 五、系统性能的定期校验与记录 为保障采样系统采集水样的代表性与准确性,需定期开展性能校验。每月采集采样系统输出的水样,与人工采集的同点位水样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采样系统采集水样的一致性,若偏差超过规定范围,需排查管路污染、设备采样量偏差等问题,及时调整维护。每季度对采样系统的采样频率、采样量进行校准,通过标准计量器具核对采样量精度,调整采样泵转速或阀门开度,确保采样参数符合监测要求。 维护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维护人员、设备状态及处理结果,包括管路冲洗情况、设备检修记录、滤芯更换时间、性能校验数据等。记录需按时间顺序归档保存,至少保留 1 年,便于后续追溯维护过程、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同时为制定个性化维护计划提供依据。此外,需定期总结维护数据,根据采样系统运行状态与故障规律,优化维护周期与维护内容,提升维护效率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