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测定仪通过化学试剂与水样中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光学检测实现 COD 浓度测定,操作需遵循规范流程,兼顾安全性与检测准确性。以下从全流程角度,详细阐述具体使用操作步骤。 
一、开机前准备与仪器检查 操作前需完成设备与耗材的准备及状态核查。首先确认试剂齐全且符合要求,包括 COD 专用消解剂、催化剂、空白溶液(超纯水)、COD 标准溶液(用于校准,必要时),核查试剂有效期,确保无变质、分层或沉淀;准备好待检测水样,若水样浑浊需提前过滤(使用 0.45μm 滤膜),去除悬浮物干扰。 随后检查仪器状态:确认电源线、数据线连接牢固,无老化或破损;打开仪器电源前,观察机身是否有明显损坏,比色槽内是否清洁、无异物;开机后启动仪器预热,预热时间按说明书要求(通常为 15-30 分钟),期间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无报错代码,操作按键灵敏,同时确认消解模块(若内置)温度可正常升至设定值,光学检测系统无异常提示。 二、样品与试剂的精准量取 样品与试剂的量取需严格遵循比例要求,确保反应体系准确。首先量取空白溶液与待检测水样:用洁净移液管分别吸取规定体积(如 5mL,以仪器说明书为准)的空白溶液、水样,依次注入专用消解管中,移液时需避免液体残留,每支移液管仅限单一液体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接着添加试剂:按说明书顺序向消解管中加入消解剂(如重铬酸钾溶液),用量需精准(如 2mL),避免滴漏;再加入催化剂(如硫酸银 - 硫酸溶液),注意催化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需佩戴手套,缓慢沿管壁注入,防止剧烈反应导致液体飞溅;试剂添加完成后,用洁净玻璃棒轻轻搅拌消解管内液体,确保混合均匀,若仪器支持自动摇匀,可将消解管放入摇匀装置完成混合。 三、消解反应的规范操作 消解反应是 COD 检测的核心环节,需控制温度与时间。将装有空白溶液、水样的消解管依次放入仪器消解模块中,确保消解管放置牢固,无倾斜或漏液;根据水样类型与仪器要求,设置消解温度(通常为 165℃)与消解时间(通常为 20 分钟),启动消解程序。 消解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仪器状态,若出现温度异常波动、消解管破裂或液体渗漏,需立即停止程序,切断电源后处理,避免高温液体引发安全事故;消解完成后,仪器会自动提示降温,待消解管温度降至室温(或低于 60℃)后再取出,防止高温液体烫伤或影响后续检测。 四、仪器校准与样品检测 检测前需根据需求完成仪器校准,确保数据准确。若为首次使用或长期未校准,需进行空白校准与跨度校准:将装有冷却后空白溶液的消解管擦拭外壁(去除水珠与指纹),放入比色槽中,执行空白校准程序,待校准完成后,更换装有COD标准溶液的消解管,执行跨度校准,确保校准误差在允许范围(通常为 ±5%)内。 校准完成后进行样品检测:将装有冷却后水样的消解管擦拭干净,放入比色槽,确保管体对准光路,关闭槽盖;启动检测程序,仪器会自动采集光学信号,根据校准曲线计算水样 COD 浓度;每个样品建议检测 2-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多次检测数据波动较大,需重新检查样品处理、试剂添加或仪器状态,排除干扰因素后重新检测。 五、数据记录与关机整理 检测完成后需规范记录数据并整理设备与环境。首先在专用记录表格中填写检测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检测日期、环境温度、试剂批次、空白值、标准溶液浓度、样品检测值及平均值,记录需清晰准确,便于后续追溯。 随后进行关机与整理:关闭仪器电源,断开电源线;将消解管内废液倒入专用有害废物收集瓶,用自来水冲洗消解管后,再用无离子水冲洗 2-3 次,晾干后收纳;清理比色槽,用干燥软布擦拭内壁,去除残留液体;将试剂密封后放回原储存环境,耗材分类整理(可回收与有害废弃物分开);最后清洁操作台面,确保无试剂残留,通风设备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排出可能残留的有害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