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测定仪的检测试剂是实现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精准测定的核心耗材,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安全性。试剂管理需贯穿采购、储存、使用、废弃全流程,围绕试剂质量保障、安全管控及成本优化展开,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是试剂的采购与验收管理。采购环节需优先选择符合国家计量标准或行业认可的试剂供应商,明确试剂的纯度等级(如分析纯、优级纯)、规格型号及有效期要求,确保试剂性能与测定仪检测原理匹配(如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对应不同试剂体系)。到货验收时需逐一核对试剂标签信息,确认名称、浓度、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与采购订单一致,同时检查试剂包装是否完好,无泄漏、破损或污染痕迹;对易潮解、易氧化的试剂(如重铬酸钾、硫酸银),需开箱检查试剂外观,观察是否出现结块、变色、潮解等变质现象,若发现异常需及时与供应商沟通退换。验收合格后需建立试剂台账,记录试剂名称、规格、数量、验收日期、有效期及存放位置,实现试剂可追溯管理。 其次是试剂的储存管理。需根据试剂特性分类规划储存环境,设置专用试剂储存柜并划分区域:强腐蚀性试剂(如浓硫酸、硫酸汞溶液)需单独存放于耐腐蚀柜中,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易挥发试剂(如硫酸银 - 硫酸溶液)需密封存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高温暴晒;光敏性试剂(如部分显色剂)需储存于棕色避光瓶中,防止光照导致有效成分分解。储存环境需控制温湿度,温度通常保持在 15-25℃,相对湿度不超过 75%,避免温湿度剧烈波动加速试剂老化;同时定期检查储存柜密封性与环境温湿度,记录温湿度数据,若发现试剂包装破损、标签脱落,需及时更换包装并补贴清晰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此外,需遵循 “先进先出” 原则摆放试剂,将临近有效期的试剂放置在易取用位置,避免试剂过期浪费。 再者是试剂的使用管理。使用前需再次核对试剂标签,确认未超过有效期且外观无异常,禁止使用变质或标识不清的试剂。试剂取用需遵循无菌、无污染原则,使用专用移液管或量筒量取,避免交叉污染 —— 量取不同试剂时需更换器具,若需从试剂瓶中直接取用固体试剂(如重铬酸钾粉末),需使用干净的药匙,且不得将多余试剂倒回原瓶,防止污染整瓶试剂。配制试剂时需严格按照测定仪说明书或标准方法要求控制浓度,精确称量溶质与溶剂(如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需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搅拌均匀后转移至专用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配制人及有效期(如稀释后的试剂通常有效期短于原试剂)。使用过程中需及时盖紧试剂瓶盖,尤其对易挥发、易吸潮的试剂,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防止试剂浓度变化或变质;同时记录试剂使用情况,在台账中更新剩余数量,确保库存信息准确。 最后是试剂的废弃与安全管理。检测后的废弃试剂(如含重金属的废液、过期试剂)需分类收集,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含铬、汞等重金属的废液需单独存放于专用耐腐蚀容器中,标注 “有害废液” 标识;过期固体试剂需密封后放入专用废弃试剂箱,避免散落污染环境。废弃试剂需定期交由具备资质的环保机构处理,处理过程需记录废弃试剂种类、数量、处理日期及处理机构信息,符合环保法规要求。此外,实验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使用腐蚀性试剂时佩戴耐酸碱手套、护目镜,操作易挥发试剂时在通风橱内进行,若发生试剂泄漏或接触皮肤,需立即按应急处理流程操作(如硫酸泄漏用碳酸钠溶液中和,皮肤接触后用大量清水冲洗),确保实验安全。 日常管理中还需定期盘点试剂库存,每季度核对台账与实际库存数量,及时补充紧缺试剂;同时根据检测工作量合理控制试剂采购量,避免过量储存导致试剂过期,实现试剂管理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统一,为 COD 测定仪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