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测定仪在检测过程中,悬浮物的存在会显著干扰测定结果,需通过系统性的操作规范消除其影响,确保检测数据能真实反映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实际水平。避免悬浮物干扰需从样品预处理、仪器操作、反应条件控制等多个环节入手,通过针对性措施减少或消除悬浮物对检测体系的干扰。 样品预处理是规避悬浮物影响的核心环节。需通过物理方法分离样品中的悬浮物,常用手段包括过滤与离心。过滤时应选用合适孔径的滤膜,确保能有效截留悬浮颗粒,同时避免滤膜本身引入有机物污染。过滤操作需规范,弃去初始滤液以减少滤膜残留物质的干扰,确保过滤后的水样清澈透明。对于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样品,可先进行离心处理,通过离心力使悬浮颗粒沉降,取上清液进行检测,离心参数需根据悬浮物特性调整,确保分离效果稳定。预处理后的水样需尽快检测,避免放置过程中悬浮物再次析出。 反应体系的条件控制可减少悬浮物的干扰作用。在消解环节,需确保消解完全,通过适当提高消解温度或延长消解时间,使悬浮物中可氧化的有机物充分分解,避免因未分解的颗粒态有机物导致 COD 值偏低。消解试剂的用量需充足,确保能氧化水样中包括悬浮物在内的所有还原性物质,同时需注意试剂浓度的准确性,防止因试剂不足影响氧化效果。反应过程中需保持体系均匀,可通过搅拌或振荡使样品与试剂充分接触,避免悬浮物沉降导致局部反应不完全。 仪器操作规范对消除悬浮物干扰同样重要。取样时需确保水样均匀,避免悬浮物在容器底部沉积导致取样量偏差,取样前应充分混匀样品,取样过程中保持取样管在水样中部位置,减少悬浮颗粒的吸入。比色皿的清洁度需严格把控,避免悬浮物附着在比色皿内壁影响光的透射,每次使用后需彻底清洗,必要时用专用清洗剂浸泡去除顽固附着物。检测前需检查比色皿光路是否通畅,确保无气泡或颗粒遮挡光线,避免因此导致吸光度测量异常。 校准与验证环节可辅助排查悬浮物的影响。定期使用含悬浮物的标准样品进行验证,评估检测结果的偏差程度,必要时调整预处理方法或反应参数。空白试验需同步进行,空白样品的处理流程与实际样品一致,以扣除悬浮物在预处理或反应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误差。通过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下的检测结果,优化悬浮物去除方案,确保最终检测值的准确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避免悬浮物对COD测定仪检测结果的干扰,保障COD测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