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总氮测定仪长期停用(通常超过 3 个月)时,若保存不当,易出现管路堵塞、光学部件受潮、试剂变质、电极老化等问题,导致再次启用时检测精度下降或设备故障。需遵循 “彻底清洁、干燥防护、试剂隔离、定期维护” 原则,按步骤完成保存操作,确保仪器停用期间性能稳定,再次启用时可快速恢复正常检测功能。 一、停用前的全面清洁与检查 管路系统彻底清洁:首先排空仪器内部所有水样与试剂,拆卸采样管路、反应管路及进样阀,用无氮蒸馏水(符合 GB/T 6682 一级水标准,总氮含量<0.05mg/L)反向冲洗管路,去除残留的样品、试剂及沉淀物;若管路有顽固污渍(如试剂结晶、生物黏泥),将管路浸泡在稀硝酸溶液(浓度 5%-10%)中 30 分钟,再用无氮蒸馏水冲洗至中性,确保管路内壁无残留酸液或污染物。清洁后晾干管路,检查内壁是否光滑,无老化、开裂,若发现管路破损需及时更换,避免保存期间杂质进入。 核心部件清洁与状态检查:拆卸比色皿,用无氮蒸馏水冲洗后,用无尘软布蘸取无水乙醇轻轻擦拭透光面,去除油污与水渍,晾干后放入专用收纳盒(内铺防潮滤纸),避免透光面划伤或受潮;检查光学模块(光源、检测器),用压缩空气吹除表面灰尘,关闭仪器光学舱门,确保舱内干燥;若仪器配备电极(如 pH 电极、总氮专用电极),拆卸电极后用无氮蒸馏水冲洗,浸泡在专用电极保护液中活化 30 分钟,吸干表面水分后,用密封袋包裹电极头部,防止保护液泄漏或电极受潮。 二、试剂与耗材的规范处理 试剂清理与储存:清空仪器内置试剂瓶,将未过期的试剂转移至原包装中,密封后按试剂要求储存(如避光冷藏的试剂需放入 4℃冰箱,常温保存的试剂需置于阴凉干燥处),并标注 “停用保存” 及日期;已过期、变质(如浑浊、变色)的试剂需按危险废弃物规范处理,不可随意丢弃;试剂瓶用无氮蒸馏水清洗后晾干,密封保存,避免下次使用时引入污染。 耗材整理与防护:整理未使用的耗材(如滤膜、一次性比色管、移液管),检查包装是否完好,若包装破损需更换新包装,防止耗材受潮或污染;已使用过的耗材(如用过的滤膜、比色皿)需分类处理,不可与未使用耗材混放;将所有耗材集中存放于干燥、洁净的收纳箱中,箱内放置防潮剂(如硅胶干燥剂),定期更换干燥剂,保持耗材干燥。 三、仪器主体的干燥与防护 内部干燥处理:关闭仪器电源,打开仪器外壳(按说明书操作,避免强行拆卸),在仪器内部关键部位(如光学舱、反应腔、电路模块)放置防潮袋(硅胶干燥剂),确保干燥剂与电路部件无直接接触,防止受潮短路;若环境湿度较高(相对湿度>60%),可在仪器旁放置小型除湿机,持续除湿 24 小时,待仪器内部完全干燥后,关闭外壳,用防尘罩覆盖仪器主体,防止灰尘堆积。 外部防护与固定:将仪器放置在通风、干燥、避光的室内环境,避免靠近水源、热源或腐蚀性气体源;仪器底部垫放防潮垫,防止地面潮气渗透;若仪器有可移动部件(如进样泵、搅拌器),固定部件位置,避免长期存放导致部件移位;记录仪器停用前的状态(如光源强度、电极性能、管路完整性),便于再次启用时对比检查。 四、定期检查与维护 月度状态检查:每月定期检查仪器储存环境,确认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温度 5-30℃,相对湿度 30%-60%),若湿度超标需更换防潮剂或调整除湿设备;检查防尘罩是否完好,无破损或漏尘;查看试剂储存状态,确认未过期试剂无变质,电极保护液无泄漏或干涸,若保护液不足需及时补充同型号保护液。 季度功能维护:每 3 个月对仪器进行一次简易维护,取出内部防潮袋,更换新的硅胶干燥剂;拆卸管路,用无氮蒸馏水快速冲洗后晾干,重新安装;取出比色皿,检查透光面是否洁净,若有污渍需重新清洁;对电极进行活化处理(浸泡在保护液中 1 小时),确保电极性能稳定,维护后按原位恢复仪器,继续覆盖防尘罩。 五、再次启用前的验证与校准 仪器再次启用前,需进行全面验证与校准。首先拆除防尘罩,取出防潮剂,检查仪器外观与部件是否完好;重新安装管路、电极与比色皿,用无氮蒸馏水冲洗管路与反应腔;通电预热仪器 30 分钟,进行空白实验(用无氮蒸馏水作为样品,按检测流程操作),确认空白值在允许范围(通常<0.02mg/L);用标准总氮溶液(如 1.0mg/L、10.0mg/L)进行校准,调整仪器参数,确保检测值与标准值偏差≤±5%;连续测试 3 次平行样,验证数据重复性,若均符合要求,仪器可恢复正常检测使用。 通过上述长期停用保存方案,可有效保护台式总氮测定仪的核心部件与性能,减少停用期间的损耗,确保仪器再次启用时快速恢复精准检测能力,为总氮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