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式氨氮测定仪依赖显色反应与光学检测实现浓度定量,零点校准是修正仪器基线漂移、保障检测精度的核心环节。其操作需遵循标准化流程,涵盖前期准备、分步操作、结果验证等关键节点,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校准失效,影响后续检测数据准确性。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是基础保障,需从试剂、设备、环境三方面全面把控。试剂方面,需准备符合要求的零点校准液与显色剂:零点校准液优先选用无氨水(电导率≤0.5μS/cm),确保氨氮浓度趋近于 0mg/L,避免因溶剂含杂质导致基线偏移;显色剂需在有效期内,无浑浊、沉淀等变质迹象,不同批次试剂不可混用。设备检查环节,需开机让仪器预热 30 分钟以上,待自检完成且光学系统、电路系统稳定后再启动校准程序;同时检查比色皿透光面是否无划痕、无污渍,移液器等工具精度是否达标,所有容器需用无氨水润洗 3 次,消除残留污染。环境控制上,需保证校准区域温度稳定(与实际检测水温偏差≤±2℃),远离氨水挥发源,避免环境中的氨氮干扰校准基线。 核心校准操作步骤需严格按流程推进,注重细节把控。首先进行空白溶液制备:取定量无氨水(按仪器规定体积,通常为 50mL)注入洁净比色管,按试剂说明书要求加入对应体积的显色剂,轻轻摇匀后静置至规定反应时间(如 5-10 分钟),避免剧烈振荡产生气泡影响光路检测。随后进行仪器校准操作:用专用擦拭布擦干比色皿外壁,去除指纹、水渍,确保透光面洁净;将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按规定方向放入仪器检测槽,盖紧槽盖以隔绝外界光线干扰;在仪器操作界面选择 “零点校准” 或 “空白校正” 功能,等待仪器自动采集光学信号并记录基线值,直至屏幕显示 “校准完成” 或数值稳定(通常为 0.000mg/L 左右)。若首次校准失败,需重新制备空白溶液并检查比色皿洁净度,排除问题后再次校准。 校准后的验证与维护是确保校准有效性的关键。校准完成后,需立即进行空白值复查:重新制备一份空白溶液进行检测,若测量值与校准基线的偏差在仪器允许误差范围内(通常≤±0.01mg/L),则校准合格;若偏差超标,需排查显色剂变质、比色皿污染等问题,重新开展校准。同时需做好校准记录,详细标注校准日期、校准液来源、仪器状态及空白值等信息,为后续追溯提供依据。维护环节中,需及时清理比色皿,用无氨水冲洗后晾干存放;将显色剂密封后按要求冷藏保存,避免失效;仪器需保持待机状态或按说明书规范关机,确保光学部件处于稳定环境中。 此外,需特别注意校准频率与特殊场景处理:仪器每次开机使用前、更换试剂批次后、长期停用重启时,均需强制进行零点校准;若检测过程中出现数据漂移,也需及时重新校准。严格遵循上述操作流程,可有效保障台式氨氮测定仪的基线稳定性,为水质氨氮检测提供可靠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