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是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防线,其每日巡检需围绕 “设备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系统无故障隐患” 展开,通过规律性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因设备异常或数据偏差影响水质安全判断,确保系统持续发挥水质动态监测作用。 一、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巡检 首先需全面检查系统核心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硬件无故障。逐一查看在线水质分析仪(如 pH 计、余氯检测仪、浊度仪等)的外观,确认仪器外壳无破损、显示屏显示清晰无缺划,操作按键响应灵敏;检查仪器指示灯状态,若出现异常报警灯(如故障灯、超限灯)亮起,需立即记录报警类型,初步排查是否因设备断电、试剂耗尽或传感器污染导致。 同时,检查设备供电与通信情况:确认电源连接牢固,无松动、发热或线缆老化现象,备用电源(如 UPS)指示灯正常,确保突发断电时设备能持续运行;核查数据传输模块(如 4G、以太网模块)的信号强度与连接状态,查看数据是否能正常上传至监控平台,若出现数据中断或延迟,需检查通信模块是否故障、网络是否通畅,必要时重启设备或联系运维人员修复。 二、监测数据准确性核查 数据准确性是水质监测的核心,需通过多维度验证确保数据可靠。对比当日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同期数据,若出现数据骤升、骤降或长期稳定在异常值(如余氯浓度突然为 0、浊度远超正常范围),需先确认是否为水样实际水质变化,再排查仪器是否存在零点漂移、传感器失效等问题 —— 可通过现场用标准溶液快速校准仪器,验证数据是否回归正常范围,若校准后数据仍异常,需标记仪器并安排进一步检修。 此外,检查数据记录完整性:查看系统自动存储的监测数据(如每小时、每半小时的检测值)是否连续,无缺失、跳变或重复记录现象;核对数据采集频率是否与预设一致,确保无因程序故障导致的采样间隔异常,若发现数据问题,需及时导出备份异常数据,便于后续分析故障原因。 三、采样管路与水样状态巡检 采样管路是保障水样代表性的关键,需重点检查管路连接与水样流通情况。沿采样点至监测设备的管路路径,确认管路无破损、泄漏或弯折堵塞现象,尤其是接头处(如螺纹接口、快速接头)需无渗水,避免空气进入管路导致水样溶氧变化或污染;检查管路阀门开关状态,确保阀门完全打开,水样能顺畅流入仪器检测单元,无流量过小或断流问题。 同时,观察水样状态:通过采样口透明管路查看水样是否清澈,有无明显浑浊、异色或漂浮物,若水样异常,需判断是否为管网水质波动或采样点污染(如采样口堵塞、周围有污染源),必要时清理采样口滤网,或临时更换采样点位以获取真实水样;检查水样温度、流速是否符合仪器检测要求,若温度超出仪器适宜范围(通常为 5-35℃),需查看温控装置是否正常,避免温度影响检测精度。 四、辅助设施与环境巡检 辅助设施与周边环境的稳定,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检查采样井(或采样柜)的密封性与安全性:确认井盖(或柜门)关闭严密,无雨水、杂物进入污染水样,周边无积水、塌陷或施工破坏风险;若采样点位于室外,需检查防晒、防寒设施(如遮阳棚、保温套)是否完好,避免极端天气(高温、严寒)影响设备性能或水样状态。 此外,检查试剂与耗材储备(针对需试剂的检测仪器):查看试剂瓶内试剂余量,确保试剂充足且在有效期内,无变质(如变色、沉淀)现象,试剂添加管路无堵塞;检查耗材(如采样滤网、比色皿)的清洁度与完好性,若滤网有明显污渍或破损,需及时更换,防止杂质进入仪器影响检测;同时,清理设备周边环境,确保无堆放杂物、遮挡仪器通风口,避免因环境杂乱导致设备散热不良或操作不便。 五、安全与应急设施检查 最后需排查系统安全隐患,确保应急措施到位。检查采样点周边的安全警示标识(如 “水质监测点,禁止破坏”)是否清晰完好,无遮挡或损坏;查看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摆放位置便于取用,若监测点涉及用电设备,需检查是否有漏电风险,可用测电笔检测设备外壳是否带电。 同时,确认应急处理流程的可执行性:检查应急联络表(如运维人员、供水部门联系方式)是否更新,确保出现紧急情况(如水质超标、设备故障)时能快速联系相关人员;简要模拟数据超限报警场景,验证系统是否能及时触发声光报警、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负责人,确保应急响应机制有效。 综上,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每日巡检需覆盖设备、数据、管路、环境与安全全维度,通过细致排查与及时处理,确保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为管网水质安全提供精准、连续的监测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