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浓度在线分析仪的电极是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设备运行成本与监测效率。以下 5 个技巧可有效延长电极寿命,保障监测系统稳定运行。 定期清洁去除附着物是延长电极寿命的基础。污泥中含有的微生物、悬浮颗粒及化学药剂,易在电极表面形成结垢或生物膜,导致测量信号衰减。建议每日用软毛刷蘸取清水轻刷电极探头,每周使用 1% 稀盐酸浸泡 30 分钟(针对无机垢)或 5%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20 分钟(针对生物膜),去除顽固附着物。清洁后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避免化学残留腐蚀电极。 优化安装位置减少磨损能显著降低物理损耗。电极应避开曝气口、搅拌器等强湍流区域,防止高速流动的污泥颗粒撞击探头;同时远离污泥排放口,避免大块杂质卡滞电极。安装时保持电极与水流方向呈 45° 倾斜,既保证接触充分,又减少冲击受力。若池内污泥浓度过高,可加装防护套管,套管需预留均匀小孔保证测量精度。 精准校准避免过度损耗是关键。每次校准前需检查标准溶液浓度是否在有效期内,避免用失效溶液反复校准导致电极灵敏度下降。校准过程中严格遵循 “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 的顺序,每步校准后用下一级标准液冲洗电极 3 次以上,减少交叉污染。建议每月校准 1 次,而非频繁校准,过度操作会加速电极传感层老化。 控制温度与 pH 值波动可降低化学腐蚀。电极适宜工作温度为 5-40℃,当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需加装恒温装置,避免温度骤升导致电极内部电解液膨胀泄漏。同时监测水样 pH 值,当 pH<4 或 pH>10 时,应通过预处理调节至中性范围,防止强酸强碱腐蚀电极的玻璃敏感膜。 闲置期科学保养不可忽视。设备停用超过 48 小时,需将电极从池中取出,用蒸馏水清洗后浸泡在 3mol/L 氯化钾溶液中(针对玻璃电极),或专用保护液中(针对荧光电极),避免电极干燥开裂。长期闲置时,应每月更换一次保护液,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远离阳光直射与强电磁场,防止电极性能退化。 通过以上技巧的系统应用,可将污泥浓度在线分析仪电极的平均使用寿命从 6-12 个月延长至 18-24 个月,大幅降低更换频率。日常操作中还需建立维护台账,记录清洁、校准及故障情况,及时发现电极性能变化趋势,为预防性更换提供依据,确保污水处理监测工作持续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