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余氯检测仪的检测精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偏差会直接影响余氯传感器的电化学或光学反应效率,导致检测数据失真。温度校准作为设备维护的核心环节,能确保仪器在不同水温环境下保持测量准确性,其规范步骤需结合设备特性与标准流程严格执行。 
一、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准备标准温度源,通常选用恒温水浴槽,其温度控制精度应达到 ±0.1℃,能覆盖检测仪的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 0-50℃)。同时需准备经过计量认证的标准温度计,精度不低于 0.1℃,用于验证恒温水浴的实际温度。校准前需将检测仪从运行管路中取出,用蒸馏水清洁传感器探头表面的污垢、水垢,避免杂质影响温度传导。若设备长期未校准,建议提前通电预热 30 分钟,使内部电子元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二、校准点的选择 校准点的选择需覆盖实际使用的温度区间,根据泳池、污水处理等场景的常见水温,通常选择 3 个校准点:低温点(如 10℃)、常温点(如 25℃)、高温点(如 40℃)。设置恒温水浴温度时,需逐步调节至目标温度,待温度稳定(波动≤0.1℃持续 10 分钟)后再进行校准。每个校准点需准备对应温度的纯水,避免水中杂质影响温度平衡。对于支持自动校准的仪器,需提前在操作界面选择 “温度校准” 模式,手动校准则需准备记录表格,用于记录仪器显示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三、校准操作流程 校准操作流程需按仪器说明书分步执行,将清洁后的传感器探头完全浸入恒温水浴的纯水中,确保探头温度感应区域完全淹没,且不接触水浴槽壁。等待 5-10 分钟,使传感器与水温达到热平衡,此时记录仪器显示的温度值和标准温度计的读数。若两者差值超过仪器允许误差(通常为 ±0.5℃),则需进入校准界面进行修正:自动校准模式下,输入标准温度计的实际温度值,仪器会自动调整内部补偿参数;手动校准则需通过调节电位器或按键,将仪器显示值修正为标准温度,修正后需再次读取确认,确保偏差≤0.1℃。每个校准点完成后,需用蒸馏水冲洗探头,再进行下一个温度点的校准。 四、校准后的验证 完成所有校准点后,需随机选择一个中间温度(如 20℃)进行验证,将传感器放入该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仪器显示值与标准温度的偏差,若在 ±0.2℃以内,则说明校准有效。若偏差仍超标,需检查传感器是否损坏、恒温水浴是否稳定,排除问题后重新校准。验证通过后,需在仪器内部存储校准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点温度、操作人员等信息,部分仪器还需打印校准证书,作为计量溯源依据。 五、校准后的设备复位 校准完成后,用柔软的纸巾吸干探头表面的水分,避免残留水珠影响后续检测。将检测仪重新安装回原管路,确保安装牢固、密封良好,防止漏水。通电运行后,需观察仪器的温度显示是否与环境水温一致,余氯检测值是否恢复正常。对于联网设备,需在管理平台更新校准记录,标记仪器处于合格状态。 六、校准周期与注意事项 在线余氯检测仪的温度校准周期建议为每 6 个月一次,若设备使用环境温度波动大、水质恶劣,可缩短至 3 个月一次。校准过程中需避免传感器受到剧烈震动或碰撞,防止温度感应元件损坏。恒温水浴槽中的纯水需定期更换,避免微生物滋生影响温度稳定性。若校准过程中发现仪器存在无法修正的偏差,可能是温度传感器老化或损坏,需及时更换备件并重新校准。 规范的温度校准步骤能有效消除温度对在线余氯检测仪的影响,确保余氯浓度检测的准确性。通过科学选择校准点、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做好校准记录与验证,既能满足计量规范要求,也能为水质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避免因温度误差导致的消毒不足或过度加氯问题,保障水质安全与运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