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COD检测仪的校准精度直接决定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可靠性,校准失败往往导致数据偏差超过 20%。深入分析五大核心故障原因并实施针对性修复,可快速恢复仪器性能。 
一、试剂失效或配置错误 COD测定中使用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需严格避光保存,若存放超过 1 个月或出现结晶沉淀,会导致浓度偏低,校准曲线斜率下降。修复方法:重新配制 0.2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液,用基准级试剂在 25℃恒温水浴中溶解,定容后立即标定。对于硫酸银 - 硫酸催化剂,若出现浑浊需过滤后使用,失效的催化剂会使氧化反应不完全,表现为低浓度校准点(50mg/L)吸光度异常偏低。 二、光路系统污染或偏移 比色皿外壁污渍、光源窗口积尘会导致光强衰减,校准时常出现高浓度点(1000mg/L)吸光度低于理论值。修复步骤:用无水乙醇擦拭比色皿座和光源透镜,调整光路准直 —— 松开光源固定螺丝,用标准溶液校准至吸光度最大值后重新锁紧。若氘灯使用超过 2000 小时,需更换新灯,老化光源的光谱稳定性差,会导致校准重现性不佳。 三、消解温度偏差过大 COD消解需严格控制在 165℃±2℃,若温控系统故障导致实际温度升至 170℃以上,重铬酸钾会过度分解,使校准值偏高;温度低于 160℃则氧化不完全,校准值偏低。修复方法:用标准温度计校准消解孔温度,通过仪器内部参数调整补偿偏差;若加热模块局部过热,需更换温控传感器,确保各消解孔温差≤1℃。 四、空白值异常升高 实验用水若含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会使空白样COD值超过 5mg/L,导致校准曲线截距偏大。修复措施:改用超纯水(电导率≤1.0μS/cm)配制试剂,同时检查硫酸纯度,劣质硫酸中的杂质会增加空白值。此外,消解管未充分清洗干净时,残留的有机物会持续污染空白样,需用铬酸洗液浸泡消解管 24 小时后重洗。 五、仪器电路漂移 环境温度剧烈变化(超过 ±5℃/ 小时)或电压波动会导致电路模块工作异常,校准过程中吸光度值跳变超过 ±0.005AU。修复需先将仪器预热 30 分钟,待电子元件稳定后再校准;加装稳压电源(输出电压 220V±5%)可消除电压波动影响;若主板电容老化,需更换同型号电容,恢复信号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通过系统性排查上述原因,90% 以上的COD检测仪校准失败问题可得到解决。修复后需用质控样验证(如 100mg/L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液),测定值与标准值偏差应≤5%,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日常维护中,建议每月进行一次校准核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