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台式余氯测定仪检测水样时,浑浊水样中含有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等杂质,会干扰光线透射或与检测试剂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对浑浊水样进行科学预处理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前提,其核心目标是去除干扰物质,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水样中原有余氯成分。 处理浑浊水样的首要步骤是筛选适宜的过滤方法。常用的预处理方式包括膜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膜过滤法需选用孔径为 0.45μm 的微孔滤膜,该孔径可有效截留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同时避免吸附余氯。操作时,需先用蒸馏水冲洗滤膜及过滤装置,去除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再将水样缓慢注入过滤装置,收集滤液作为检测样本。若水样浑浊度较高,可先通过定性滤纸进行初步过滤,减少滤膜堵塞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离心分离法则适用于杂质密度较大的水样。将水样注入离心管,在 3000-4000 转 / 分钟的转速下离心 5-10 分钟,利用离心力使悬浮颗粒沉降至管底,取上层清液用于检测。离心处理时需注意控制时间和转速,避免过度离心导致水样温度升高,影响余氯稳定性 —— 余氯在高温环境下易分解,可能造成检测值偏低。 处理过程中还需关注余氯的稳定性保护。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都应在采样后 1 小时内完成处理和检测,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余氯自然衰减。若无法立即检测,需将水样置于 4℃左右的冷藏环境中暂存,但冷藏时间不宜超过 4 小时。此外,处理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搅拌或震荡水样,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干扰余氯测定,同时确保所用器皿洁净无残留氯,必要时需用稀盐酸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对于含有颜色的浑浊水样,除去除悬浮颗粒外,还需进行脱色处理。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取适量处理后的水样,加入少量活性炭粉末,搅拌均匀后静置 10 分钟,再通过滤膜过滤去除活性炭颗粒。需注意的是,活性炭用量需严格控制,过量可能吸附水中余氯,因此需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添加量。 预处理完成后,需对处理效果进行快速验证,观察滤液是否澄清透明,无明显颗粒物或颜色。若仍存在轻微浑浊,需重新处理或更换更精细的过滤介质。只有确保水样预处理彻底,才能为台式余氯测定仪提供准确的检测基础,避免因干扰物质存在导致数据失真,从而为水质安全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