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度测定仪作为精准测量水体浑浊度的专业设备,其使用过程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设备的使用寿命,需严格遵循操作准则,规避环境干扰与人为失误带来的误差。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检查仪器状态,确认电源线连接稳固、显示屏无故障提示,光学部件(如比色皿、镜头)清洁无划痕。对于台式仪器,需将其放置在水平防震的实验台上,远离阳光直射与强电磁干扰源。检测所用的比色皿需专用,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 3 次以上,并用无绒布吸干外壁水分,防止指纹、水渍遮挡光路。若检测高浊度水样,需提前准备适配的稀释液(如零浊度水),确保样品浓度在仪器量程范围内。 二、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水样采集后需尽快检测,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悬浮颗粒沉降。倒入比色皿时应沿壁缓慢注入,减少气泡产生 —— 若出现气泡,可轻敲器皿壁排出,或静置片刻待气泡消散,切勿直接用手触碰液面以上的内壁。检测前需将水样充分摇匀,确保悬浮颗粒分布均匀,尤其是含有藻类或胶体物质的水样,搅拌时避免引入空气形成气泡。 三、试剂使用与校准环节 采用比色法检测时,需按说明书精准添加试剂,控制反应时间,避免因试剂过量或反应不充分导致读数偏差。校准周期需严格执行,建议每批次样品检测前进行零点校准,每月开展一次跨度校准,校准用的标准浊度溶液需在有效期内,且储存温度符合要求(通常为 2-8℃)。校准过程中需关闭仪器周边的强光设备,确保环境光线稳定,校准完成后及时记录数据并复核偏差值。 四、使用后的维护保养 检测结束后,比色皿需用稀硝酸浸泡 20 分钟(去除有机物残留),再用蒸馏水冲洗后倒置晾干;仪器机身需用干布擦拭,避免试剂或水样渗漏腐蚀电路。长期停用前,需断开电源,将光学部件密封保存,将仪器放入防潮柜,防止潮湿环境导致部件老化。 此外,操作人员需具备基础的设备认知,避免因误操作造成损坏。例如,禁止用硬物刮擦光学镜头,避免将试剂直接滴落在仪器光学平台上,移动设备时需轻拿轻放,防止内部元件移位。只有全程规范操作,才能充分发挥浊度测定仪的性能优势,为水质分析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