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浊度检测仪电极通过感知水体中悬浮颗粒对光的散射或透射作用实现浊度定量,长期使用中易因光学部件老化、污染物附着导致检测偏差,需通过规范校准修正误差。校准方法需结合仪器检测原理(散射光法、透射 - 散射光法等)与实际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单点校准、多点校准、零点校准及现场比对校准四类,每类方法各有适用范围与操作要点,需根据电极性能与检测需求灵活选择。 零点校准是所有校准方法的基础,核心目标是建立浊度检测的 “零基准”,消除空白干扰。该方法适用于每次校准前的基准设定,或检测过程中出现 “零点漂移” 时的修正。操作时需使用经验证的 “零浊度水”(如通过 0.1μm 微孔滤膜过滤的无离子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零浊度标准溶液),将电极探头完全浸没在零浊度水中,确保探头表面无气泡、无污染物附着(若有需提前用无离子水轻柔冲洗并擦干)。启动仪器 “零点校准” 模式后,仪器会自动检测零浊度水的光信号(散射光或透射光),并将该信号值设定为 “零浊度” 基准;校准过程中需保持水温稳定(通常为 20-25℃),避免水流扰动导致探头晃动,若校准后仪器显示零点偏差超出 ±0.1NTU(浊度单位),需重新检查零浊度水纯度或探头清洁度,排除问题后再次校准,确保后续检测的基准准确性。 单点校准适用于日常维护中快速修正电极漂移,或检测水样浊度稳定在某一区间(如低浊度饮用水、高浊度工业废水固定工况)的场景。该方法需使用单一浓度的浊度标准溶液,浓度选择需接近实际检测水样的浊度范围(如检测饮用水时选用 5-20NTU 标准液,检测工业废水时选用 100-500NTU 标准液),且标准溶液需在有效期内、无浑浊或沉淀。操作步骤为:先完成零点校准,再将电极探头浸入标准溶液中,轻轻晃动溶液确保浓度均匀,避免探头触碰容器壁;启动 “单点校准” 模式,仪器会读取标准溶液的光信号,并将该信号与标准溶液的已知浓度关联,修正电极当前的响应曲线;校准完成后需立即用零浊度水冲洗探头,防止标准溶液残留影响后续检测,若校准后仪器显示的检测值与标准溶液浓度偏差超出 ±5%,需排查标准溶液是否失效或电极是否存在污染,必要时更换标准溶液后重新校准。 多点校准适用于电极首次使用、长期停用后重启,或检测水样浊度波动范围大(如跨低、中、高浊度区间)的场景,能更全面修正电极的非线性响应偏差。该方法需选用 3-5 个浓度梯度的浊度标准溶液,浓度需覆盖仪器检测量程的 20%-100%(如量程 0-1000NTU 的仪器,可选用 20NTU、200NTU、500NTU、800NTU、1000NTU 标准液),且各浓度标准溶液需单独存放、避免交叉污染。操作时需先完成零点校准,再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将电极浸入各标准溶液中,每更换一种浓度需用无离子水彻底冲洗探头并擦干,防止前一浓度溶液残留干扰;针对每种浓度,启动仪器 “多点校准” 模式下的 “浓度点添加” 功能,记录对应光信号与浓度的关联数据;所有浓度点校准完成后,仪器会自动拟合生成新的 “浊度 - 光信号” 校准曲线,若曲线相关系数≥0.995,说明校准合格,若相关系数偏低,需检查各标准溶液浓度准确性或电极响应稳定性,调整后重新校准,确保电极在全量程内检测精准。 现场比对校准用于验证在线电极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标准方法的一致性,适用于对检测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如饮用水卫生监测、废水排放标准考核),可发现仪器自身校准无法覆盖的系统误差。该方法需同步采集在线检测仪采样点的水样,将水样分为两份:一份由在线电极实时检测,记录检测值;另一份按实验室标准方法(如《水质 浊度的测定》GB/T 5750.4-2023)进行检测,获得实验室标准值。比对时需确保两份水样的采集条件一致(如同一时间、同一采样深度)、检测环境相同(如水温、pH 值一致),避免水样存放过程中悬浮颗粒沉降或吸附导致浓度变化;若在线检测值与实验室标准值偏差≤±8%,说明在线电极校准状态良好,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重新开展多点校准,并再次进行比对验证,直至偏差符合要求,确保在线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溯源性。 无论选择哪种校准方法,均需注意以下共性要点:校准前需清洁电极探头(用无离子水冲洗,避免使用硬刷或腐蚀性清洁剂),检查标准溶液有效期与纯度,记录校准时间、标准溶液信息、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及校准结果,形成校准档案;不同品牌在线浊度检测仪的电极设计与操作界面可能存在差异,需以仪器说明书为依据调整操作步骤,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校准失败;若校准后电极仍存在明显偏差,需排查电极是否老化(如光学镜片磨损、光源衰减),及时更换故障部件,确保电极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