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氨氮测定仪(以纳氏试剂法为例)的标准化操作需严格控制 “水样预处理 - 消解 - 显色 - 检测 - 校准” 全流程,避免因操作偏差导致误差(如预处理不当可使结果偏离 30% 以上),以下为规范化操作步骤。 一、水样预处理与消解(去干扰核心步骤) 1、水样采集与保存 用聚乙烯瓶采集水样(提前用待采水样润洗 3 次),立即加入硫酸调节 pH 至 2 以下(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氨氮转化),4℃冷藏保存(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若为含悬浮物水样(如污泥废水),需标记 “需消解”。 2、消解(针对含氨氮的复杂基质) 适用场景:含蛋白质、尿素等有机氮的水样(如养殖废水),需通过消解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操作:取 10mL 水样于消解管中,加入 5mL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浓度 40g/L),旋紧盖子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121℃消解 30 分钟;冷却后用纯水定容至 25mL(消解过程中水分蒸发需补回)。 3、干扰去除 浊度干扰:经 0.45μm 滤膜过滤(滤膜需用纯水煮沸 10 分钟,去除残留氨氮); 金属离子干扰:加入 1mL5% 酒石酸钾钠溶液(掩蔽 Ca²⁺、Mg²⁺),混匀后静置 5 分钟; 余氯干扰:每 100mL 水样加入 0.1mL 硫代硫酸钠溶液(10g/L),搅拌至无气泡(用余氯试纸验证余氯已去除)。 二、显色反应(精度控制关键) 1、试剂准备 纳氏试剂需现配现用(储存不超过 7 天),配制时严格按 “碘化汞 - 碘化钾 - 氢氧化钠” 顺序溶解(避免碘化汞析出);用前需静置过滤(去除颗粒杂质,防止吸光度异常)。 2、规范化显色 取 10mL 预处理后水样于比色管中,加入 1mL 酒石酸钾钠溶液(已做干扰去除可省略); 沿管壁缓慢加入 1mL 纳氏试剂(避免局部浓度过高产生沉淀),轻轻颠倒混匀(禁止剧烈振荡,防止气泡产生); 置于暗处常温静置 15 分钟(避光防止显色产物分解),确保黄棕色络合物生成稳定。 三、检测与数据记录 1、仪器预热与比色皿准备 测定仪提前 30 分钟开机预热(确保光源稳定),比色皿用纯水洗净后,用显色后的溶液润洗 2 次(避免残留水分稀释样品),外壁用无绒布擦干(指纹会导致吸光度偏高)。 2、检测操作 将比色皿放入样品室(确保光路对准标记线),选择 420nm 波长,先测空白样(10mL 纯水 + 1mL 纳氏试剂)调零;依次检测标准系列(0.1-2mg/L)和样品,每个样品连续测 2 次(偏差需≤3%,取平均值),记录吸光度和对应浓度。 四、数据校准与质量控制 1、标准曲线校准 每次检测前需绘制标准曲线:用氨氮标准储备液(100mg/L)稀释成 0.1、0.5、1.0、2.0mg/L 系列,按显色流程检测后,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生成曲线(线性相关系数 R² 需≥0.999,否则重新配制标液)。 2、质控验证 加标回收率:取 5mL 样品加入 5mL 已知浓度标液,检测后计算回收率(需在 85%-115% 之间); 平行样偏差:同一样品做 3 次平行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需≤5%,否则排查显色时间或试剂问题。 3、数据修正 若样品经稀释或消解,需按稀释倍数(如定容至 25mL 需 ×2.5)或消解损失率(通过空白对照修正)对结果修正,最终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标准化操作的核心是 “全程可追溯”:每步操作需记录(如消解温度、显色时间),异常数据需标记原因(如 “浊度干扰未完全去除”)。通过严格控制预处理、显色条件及校准流程,可将检测误差控制在 5% 以内,满足实验室质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