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溶解氧检测仪首次使用的调试需遵循系统性流程,通过细致的设备检查、参数配置与性能校准,确保仪器测量精度与运行稳定性,为后续长期监测奠定基础。 调试前的设备检查是基础环节。需确认仪器主机与电极的型号匹配,核对包装清单确保配件齐全,包括电缆线、校准液、清洁工具等。检查电极外观,确认敏感膜无破损、电解液无泄漏,电缆线接口无氧化或变形。主机放置需水平稳定,远离强电磁干扰源与振动源,环境温度控制在 5-40℃,相对湿度不超过 85%。供电系统需连接独立稳压电源,电压波动控制在 220V±10%,接地电阻≤4Ω,避免漏电或电压不稳影响电路元件。 电极的预处理需规范操作。新电极需拆除保护帽,检查内部电解液液位,若不足需补充专用电解液至指定刻度。将电极浸泡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 15 分钟,激活敏感膜并去除残留氧气,随后用纯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溶液影响校准精度。电缆线连接时需确保插头与主机接口紧密咬合,拧紧固定螺母防止松动,接口处可缠绕防水胶带增强密封性,尤其在户外安装时需做好防雨措施。 系统参数的初始设置需逐项确认。开机后进入系统设置界面,按说明书要求配置基本参数,包括测量单位(mg/L 或 % 饱和度)、温度补偿方式(自动或手动)、数据记录间隔等。根据安装环境设置气压补偿值,输入当地实际大气压(精确至 0.1kPa),确保高海拔地区测量值的准确性。若仪器具备盐度补偿功能,需根据监测水体的实际盐度值进行设定, freshwater 与 seawater 环境的参数差异需严格区分,避免补偿误差。 校准操作是确保测量精度的核心。首次校准需进行两点校准:零点校准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将电极完全浸入溶液中,搅拌均匀后等待读数稳定,按仪器校准键记录零点值;满度校准使用空气校准法,将电极置于清洁空气中,远离气流与粉尘,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当前大气氧分压对应的溶解氧值作为满度点。校准过程中需避免电极膜与容器壁接触,每次校准后用纯水冲洗电极,并用无绒布吸干表面水分。校准完成后检查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需≥0.999,否则需重新校准并排查电极状态。 系统试运行与性能验证不可或缺。校准完成后将电极安装至监测点,确保敏感膜完全浸没且远离气泡干扰,进水流速控制在 0.1-0.3m/s,避免流速过快导致测量波动。连续运行 24 小时,记录不同时段的测量值,观察数据稳定性,波动幅度应不超过 ±0.1mg/L。对比同一水体中便携式溶解氧仪的测量结果,偏差需在允许范围内(通常≤±0.2mg/L),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检查安装位置或进行二次校准。同时测试仪器的自动清洗、数据传输等辅助功能,确保响应正常无故障。 调试后的收尾工作需细致周全。整理校准记录,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标准溶液浓度、校准曲线参数及操作人员信息,归档保存以备追溯。在仪器主机上标注首次使用日期与下次校准期限,制定日常维护计划。清理调试现场,妥善处理废弃的校准液与包装材料,按规范回收电极保护帽等配件。对操作人员进行基础培训,讲解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如定期清洁电极、检查电缆连接等,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调试步骤,可确保在线溶解氧检测仪首次使用时即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水体溶解氧监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