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溶解氧检测仪通过溶解氧电极(如极谱型、原电池型电极)与水中溶解氧发生电化学反应输出信号,长期使用后易因电极膜老化、电解液消耗导致检测偏差,需通过快速校准恢复精度。快速校准需在保障准确性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核心围绕 “空气校准”(常用)与 “标准溶液校准” 展开,兼顾效率与可靠性。 
一、校准前准备:5 分钟快速就绪 校准前需完成基础准备,避免流程中断。首先确认仪器状态:将检测仪切换至 “校准模式”,检查电极外观(电极膜是否完好、无气泡附着,若膜破损需立即更换),若电极表面有污渍,用无离子水快速冲洗后用无尘布吸干,无需复杂清洁(仅去除明显杂质,避免耽误校准时间)。其次准备工具:空气校准需准备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用于计算饱和溶解氧浓度);标准溶液校准需准备已知浓度的溶解氧标准液(如饱和溶解氧标准液,提前 10 分钟取出恢复至室温,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同时备好 50mL 烧杯(盛放标准液)。最后确认环境:校准需在无风、无气流干扰(如远离风扇、空调出风口)的环境中进行,空气校准需确保环境空气洁净(无油污、粉尘,避免污染电极膜),标准溶液校准需确保烧杯洁净无残留。 二、核心校准方式一:空气校准(10 分钟快速完成) 空气校准利用环境空气中的饱和溶解氧进行校准,操作简便且无需标准液,是最常用的快速校准方式。第一步,电极预处理:将溶解氧电极从水样中取出,用无离子水冲洗电极膜表面,轻轻甩去多余水分(避免膜表面残留水珠影响空气接触),若电极内置搅拌子,需确保搅拌子能正常转动(搅拌可加速电极与空气的平衡)。第二步,环境参数输入:在仪器 “空气校准” 界面,输入当前环境温度(用温度计实测,精确至 0.1℃)与大气压(若仪器无自动气压补偿,需手动输入当地大气压,可通过气象 APP 快速查询),仪器会自动计算该条件下的空气饱和溶解氧浓度(如 25℃、101.3kPa 时,饱和溶解氧浓度约为 8.24mg/L)。第三步,启动校准:将电极置于空气中(电极膜朝上,避免阳光直射),启动 “开始校准”,仪器会实时采集电极信号,待信号稳定(通常 3-5 分钟,仪器显示 “信号稳定” 提示)后,自动将当前信号与计算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关联,完成校准。若校准后仪器提示 “偏差过大”,需重新检查电极膜是否贴合紧密、环境温度是否输入准确,重复校准 1 次即可。 三、核心校准方式二:标准溶液校准(15 分钟精准校准) 当空气校准偏差较大(如电极膜污染较严重)或需更高精度时,采用标准溶液校准,流程稍长但精度更高。第一步,标准液准备:将室温下的溶解氧标准液倒入洁净烧杯(液位没过电极膜 2-3cm 即可,无需满杯),若标准液有搅拌需求,用磁力搅拌器以低速搅拌(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溶解氧浓度稳定)。第二步,电极平衡:将溶解氧电极放入标准液中,确保电极膜完全浸没且无气泡附着(若有气泡,轻轻晃动烧杯去除),静置 2-3 分钟,让电极与标准液充分平衡,此时仪器显示的溶解氧浓度应接近标准液浓度(允许 ±0.5mg/L 偏差,若偏差过大需先清洁电极)。第三步,启动校准:在仪器 “标准溶液校准” 界面,输入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如 8.00mg/L),启动 “校准”,仪器会自动对比电极当前信号与标准液浓度,调整内部校准系数,待仪器显示 “校准完成”(约 5 分钟),即可取出电极用无离子水冲洗后放回水样中。 四、校准后验证:3 分钟快速确认 校准完成后需简单验证,确保校准有效。空气校准后,可将电极重新放入已知大致浓度的水样中(如清洁自来水,常温下溶解氧约 5-7mg/L),观察仪器读数是否在合理范围,若读数稳定且符合预期,说明校准有效;标准溶液校准后,可再次将电极放入标准液中,检测值与标准液浓度偏差需≤±0.2mg/L,若偏差超标,需检查标准液是否变质、电极是否接触不良,重复校准 1 次。验证无需复杂操作,仅通过 “水样检测对比” 或 “标准液复测” 快速确认,避免校准失误。 五、快速校准注意事项 快速校准需兼顾效率与细节:一是避免电极膜损伤,操作时轻拿轻放,校准后放回水样时需缓慢插入,防止膜碰撞管壁;二是环境温度需实时更新,空气校准中温度变化会导致饱和溶解氧浓度改变,若校准过程中温度波动超过 1℃,需重新输入温度并校准;三是校准频率把控,日常快速校准可每周 1 次,若检测数据波动较大,可缩短至每 3 天 1 次,无需频繁校准(避免过度操作影响电极寿命)。此外,极谱型电极需提前 15 分钟极化(部分仪器开机后自动极化),校准前需确认电极已极化完成,否则会导致校准时间延长。 通过上述流程,在线溶解氧检测仪可在 15-25 分钟内完成快速校准,既保障了检测精度,又避免了复杂操作,适用于日常运维中的快速精度恢复,为溶解氧浓度监测提供稳定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