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测定仪的校准验证测试需遵循标准化流程,通过系统性操作验证仪器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确保校准结果可靠,为后续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校准验证前的准备工作需细致周全。需检查仪器状态,确保电源连接稳定,光学系统清洁无污渍,比色皿无划痕或破损。准备符合要求的氨氮标准溶液,浓度需覆盖仪器的测量范围,至少包含低、中、高三个浓度点,且需经国家认可的标准物质配制,不确定度符合相关规范。同时,准备好配套试剂,检查试剂的有效期与外观,确保无变质或沉淀,按说明书要求提前进行预热或溶解处理。操作人员需熟悉仪器操作流程,佩戴相应防护装备,确保操作环境温度稳定在 15-30℃,避免强光直射或电磁干扰。 标准溶液的处理与测定是核心环节。将标准溶液从冷藏环境取出后,需在室温下放置 30 分钟以上,使其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避免温度差异导致的体积变化影响浓度准确性。低浓度标准溶液需现用现配,防止挥发或吸附造成浓度偏差。测定时,按仪器规定的取样量分别移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至比色管中,加入配套试剂,严格控制反应时间与温度,确保显色反应充分且一致。显色完成后,将比色管擦拭干净,避免指纹或液体残留影响透光性,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放入仪器检测位,读取并记录测量值,每个浓度点至少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浓度的测定结果。 数据处理与偏差分析需科学规范。计算各浓度点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相对偏差需控制在仪器说明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通常不超过 ±5%。若低浓度点相对偏差较大,需检查试剂空白值是否过高或仪器灵敏度是否异常;中、高浓度点偏差超标则可能源于显色反应不完全或光学系统故障。同时,绘制校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确保其不低于 0.999,若相关性不佳,需重新进行测定,排查是否因操作误差或试剂问题导致。对超出允许偏差的浓度点,需查找原因并重新测定,直至符合要求。 仪器性能的附加验证不可忽视。进行空白验证,测定纯水中的氨氮含量,确保空白值低于方法检出限的 1/2,避免空白过高影响低浓度样品的测定准确性。开展重复性验证,对同一中浓度标准溶液连续测定 6 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需不大于 3%,以评估仪器的稳定性。若重复性较差,需检查比色皿的放置是否规范、仪器的光路是否对准或试剂添加量是否一致。此外,还需进行干扰验证,在标准溶液中加入常见干扰物质,观察测定值的变化,评估仪器抗干扰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验证后的记录与处理需形成闭环。详细记录校准验证的日期、环境条件、标准溶液信息、测定结果及偏差分析,签署操作人员姓名,形成完整的验证报告,归档保存以备追溯。若验证结果超出允许范围,需重新进行仪器校准,检查试剂是否变质或标准溶液是否失效,必要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或调试。校准验证合格后,在仪器上标注验证日期与下次验证期限,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进行检测工作。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操作流程,可有效验证氨氮测定仪的校准准确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为氨氮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