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ORP检测仪的电极是感知水体氧化还原电位的核心部件,长期使用后易因电极老化、污染或敏感膜损耗导致检测精度下降,需定期更换以维持仪器性能。电极更换需遵循 “安全操作、规范预处理、精准安装” 的原则,确保更换后仪器快速恢复稳定检测状态,以下为具体更换方法梳理。 一、更换前准备:保障安全与配件就绪 更换前需先做好安全防护与设备检查。首先切断在线 ORP 检测仪的电源与信号线路,关闭检测系统的进样阀门,排空电极所在检测池或流通池内的水样,防止更换过程中液体泄漏或触电风险。随后准备更换所需配件,包括新的 ORP 电极(需确认型号与检测仪兼容,且在有效期内)、专用密封垫圈(若电极自带需检查完整性,无则准备适配规格)、无尘软布、专用电极保护液(如 3.3mol/L 氯化钾溶液)及一次性耐化学腐蚀手套。同时检查新电极外观,确认敏感膜无破损、划痕,电极引线与接头无氧化、松动,确保新电极状态完好;清理检测池或流通池周边环境,去除灰尘、污渍,为更换操作提供洁净空间。 二、旧电极拆卸:避免损伤仪器部件 旧电极拆卸需轻柔操作,防止破坏检测仪接口或检测池结构。佩戴手套后,先松开电极与检测仪的信号连接线,按接口类型(如螺纹接头、卡口接头)缓慢拆卸,若接头因长期使用出现粘连,可轻轻旋转或用无尘软布蘸取少量无水乙醇擦拭接口,避免强行拉扯导致引线断裂或接口变形。随后拆卸电极与检测池 / 流通池的固定部件(如螺母、卡扣),拆卸过程中保持电极垂直,避免电极敏感膜与池壁摩擦造成划伤;取出旧电极后,用无尘软布清洁检测池 / 流通池的电极安装孔,去除残留的密封胶、水样杂质或电极保护液,检查安装孔内是否有破损、腐蚀,若有需先修复再进行新电极安装。旧电极需按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妥善处置,不可随意丢弃。 三、新电极预处理:激活电极性能 新电极需经过预处理才能确保检测稳定性。首先去除新电极表面的保护套(如敏感膜保护帽),用无尘软布蘸取超纯水轻轻擦拭敏感膜表面,去除出厂时的保护涂层或杂质,避免影响检测响应。随后进行电极活化处理,将电极敏感膜浸泡在专用电极保护液中(浸泡时间需遵循电极说明书要求,通常为 1-2 小时),使敏感膜充分吸收电解质,激活离子传导性能;若电极无专用保护液,可使用 3.3mol/L 氯化钾溶液替代,但需确认与电极材质兼容。浸泡过程中避免电极引线与保护液接触,防止短路或腐蚀;浸泡完成后,用超纯水冲洗敏感膜表面残留的保护液,用无尘软布吸干表面水分,避免水分带入检测系统影响检测。 四、新电极安装:确保密封与接触良好 安装新电极时需重点关注密封性能与信号连接可靠性。先在电极安装螺纹处或密封槽内放置新的密封垫圈,确保垫圈规格与安装孔匹配,无错位或变形,防止安装后水样泄漏。将新电极缓慢插入检测池 / 流通池的安装孔,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固定(螺纹接头)或扣紧卡扣(卡口接头),固定力度需适中,避免过紧导致电极破裂或过松影响密封性。安装完成后,连接电极与检测仪的信号线路,按接口标识准确对接(区分正负极、信号端与接地端),确保接头插紧、无松动,并用螺丝固定(若有固定螺丝),防止信号传输受干扰。安装过程中需保持电极垂直,确保敏感膜完全浸没在后续水样流通路径中,且不与检测池壁、其他部件发生接触。 五、调试与检查:验证更换效果 新电极安装后需进行调试与性能验证。首先打开检测仪电源与进样阀门,让水样缓慢流入检测池 / 流通池,排出池内气泡(气泡会导致检测信号波动),待水样充满后,启动检测仪预热(预热时间通常为 15-30 分钟,以仪器说明书为准)。预热完成后,进行零点校准与标准溶液验证:用已知 ORP 值的标准缓冲溶液(如饱和氢醌溶液)进行校准,若检测仪显示的 ORP 值与标准溶液值偏差在允许范围(通常 ±5mV 以内),说明电极安装正确、性能正常;若偏差过大,需检查电极连接是否牢固、敏感膜是否污染,或重新进行电极活化处理。同时观察检测仪数据稳定性,持续监测 30 分钟,若数据波动小于 ±3mV,表明电极已稳定工作。最后记录电极更换时间、型号、校准结果等信息,建立维护档案,按仪器要求设定下次更换周期,确保在线ORP检测仪长期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