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在线分析仪的电极作为核心检测部件,其性能状态直接决定了离子浓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科学规范的保养可延长电极使用寿命、减少检测误差,需围绕日常维护、特殊处理及储存管理建立完整保养体系。 日常清洁是电极保养的基础环节。检测过程中,电极表面易附着水样中的杂质、沉淀物或有机物,若不及时清理会阻碍离子响应,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每次检测结束或定期(如每日)需用适配的清洁液轻柔擦拭电极表面,对于顽固附着物,可使用软毛刷或专用清洁工具小心去除,避免划伤电极敏感膜。清洁后需用纯水彻底冲洗,确保无清洁液残留,防止残留物质与后续水样发生反应,影响检测结果。清洁过程中需避免用力揉搓或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防止损坏电极结构与敏感膜。 定期活化是维持电极性能的关键。随着使用时间推移,电极敏感膜可能出现响应迟钝、线性变差等问题,需按说明书要求定期进行活化处理。活化时需将电极浸泡在专用活化液中,浸泡时间与频率严格遵循设备规定,确保活化液充分渗透敏感膜,恢复膜的离子交换能力。活化过程中需注意活化液的浓度与温度,避免因参数不当导致活化效果不佳或损坏电极。活化后需用纯水冲洗干净,再进行性能校验,确认电极响应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 正确储存与污染应急处理同样重要。短期停用(如数天)时,需将电极浸泡在对应的储存液中,避免敏感膜干燥萎缩,储存液种类需根据电极类型选择,不可混用;长期停用则需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特殊处理,如密封保存或涂抹保护剂。若电极不慎接触油污、强氧化剂等污染物,需立即用专用解毒剂或清洁液处理,再用纯水冲洗,防止污染物渗透敏感膜造成永久性损坏。此外,需定期检查电极外观,查看敏感膜是否出现裂纹、脱落,电极引线是否接触良好,若发现异常需及时更换或维修,避免影响设备整体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