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COD测定仪检测前的消解流程是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分解的关键环节,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及反应条件,确保有机物充分转化,为后续比色测定提供稳定的反应体系,其规范操作直接影响 COD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消解前的样品预处理需严格规范。采集的水样需通过滤纸或滤膜过滤,去除悬浮颗粒物,避免其干扰消解反应或堵塞消解管。对于含氯量较高的水样,需加入适量硫酸汞作为掩蔽剂,与氯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络合物,防止氯离子被氧化剂氧化,导致COD测定值偏高。预处理后的水样需尽快进行消解,若无法立即处理,需冷藏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避免水样中有机物发生降解或挥发,影响检测结果。 试剂添加环节需保证用量精准。按照仪器规定的比例,向消解管中依次加入水样、氧化剂与催化剂,氧化剂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溶液,催化剂多为硫酸银 - 硫酸溶液,以增强氧化反应效率。试剂添加需使用精密移液设备,确保各组分用量准确,避免因试剂过量或不足导致反应不完全。添加过程中需缓慢操作,防止试剂溅出造成损失,同时避免将水样带入试剂瓶中造成污染,影响后续检测。 消解装置的参数设置是反应充分的核心保障。需根据水样类型选择适宜的消解温度,通常情况下,对于常规水样,消解温度设定在 150-165℃之间,确保氧化剂能充分发挥氧化作用。消解时间需根据有机物复杂程度确定,一般为 20-60 分钟,含难降解有机物的水样需适当延长消解时间。消解装置需具备温度均匀性控制功能,确保所有消解管内的反应温度一致,避免因局部温度差异导致的消解效果不均。 消解过程的安全控制不可忽视。消解管需加盖密封,防止加热过程中试剂挥发或样品飞溅,同时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影响反应氛围。将密封后的消解管放入消解装置时,需确保放置稳固,防止倾倒。加热过程中需密切监控装置运行状态,若出现温度异常升高或异响,应立即停止加热并排查原因,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消解完成后,需待消解管自然冷却至室温,避免直接接触高温部件导致烫伤。 消解后的体系处理影响后续检测稳定性。冷却后的消解管需轻轻摇匀,使管内反应产物混合均匀,确保比色时溶液浓度一致。若消解管内壁有凝结水珠,需擦拭干净或倒置片刻,防止水珠影响比色光路的透光性。对于消解后仍有悬浮物的样品,需重新进行预处理并再次消解,避免悬浮物干扰吸光度测量,导致结果偏差。 消解装置的清洁与维护是流程的收尾环节。每次消解完成后,需及时清理消解装置的加热模块,去除残留的试剂或样品痕迹,防止腐蚀设备。定期检查消解管的完好性,若发现管体有裂纹或密封盖老化,需及时更换,避免影响消解密封性。对移液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试剂添加量的准确性,为下一次消解操作做好准备。 通过上述消解流程的规范执行,可确保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被充分氧化,为台式 COD 测定仪的检测提供可靠的反应基础。这一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从样品预处理到装置维护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链条,保障 COD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为水环境监测、污染源分析等场景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