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bod监测仪通过试剂与水样中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结合溶解氧变化量化生化需氧量,试剂的活性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把控更换周期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其更换周期并非固定数值,需结合试剂类型、储存条件、使用频率及性能衰减规律综合判定,同时需配套规范的更换与验证流程,确保试剂更换后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试剂更换周期的核心依据是试剂保质期与实际使用损耗。从保质期维度,在线 BOD 监测仪常用试剂(如微生物菌剂、营养盐溶液、缓冲剂、氧化剂等)均有明确的出厂保质期,未开封试剂需严格遵循包装标注的有效期,储存于阴凉避光、温度恒定(通常 2-8℃或室温,具体依试剂特性而定)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光照或潮湿导致试剂降解;开封后试剂因与空气接触、易受污染,保质期会大幅缩短,需参考仪器说明书建议的开封后使用时长,一般短于未开封试剂,超过期限即使外观无明显变化也需更换。从使用损耗维度,试剂更换周期与仪器监测频次、单次试剂消耗量直接相关,监测频次越高、单次用剂量越大,试剂消耗速度越快,需通过仪器计数功能或人工记录的试剂使用量,推算剩余试剂可支撑的监测次数,当剩余量仅能满足短期监测需求(如 1-2 周)时,需提前备好新试剂并安排更换,避免因试剂耗尽中断监测。 试剂性能衰减与环境因素是缩短更换周期的重要变量。微生物菌剂作为在线 BOD 监测的核心试剂,其活性对温度敏感,若储存环境温度波动过大或超出推荐范围,会加速微生物失活,导致试剂提前失效,此类试剂需优先缩短更换周期,必要时增加性能验证频次;营养盐溶液、缓冲剂等易因微生物污染出现浑浊、沉淀或 pH 值偏移,若观察到试剂外观异常(如变色、出现絮状物),即使未到预设更换周期,也需立即更换。此外,水样基质复杂(如含高浓度污染物、毒性物质)时,会加速试剂与杂质的非特异性反应,导致试剂消耗量隐性增加、活性快速下降,需根据水样特性动态调整更换周期,例如在高污染水样监测场景中,可适当将更换周期缩短 20%-30%。 试剂更换操作与更换后的验证需遵循规范流程。更换前需关停仪器进样与反应模块,排空旧试剂管路中的残留液体,用纯水或专用清洗液冲洗试剂管路,避免新旧试剂混合导致交叉污染;更换时需确认新试剂的型号、浓度与仪器适配,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加注,避免因剂量偏差影响反应效率。更换后需进行性能验证,通过标准溶液(如葡萄糖 - 谷氨酸标准溶液)进行至少 3 次平行监测,若监测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10%),则说明试剂更换合格;若偏差超出范围,需检查试剂配制准确性、管路清洗效果或仪器参数设置,排除问题后重新验证,确保试剂更换后仪器能正常输出准确的 BOD 监测数据。同时,需记录每次试剂更换的时间、试剂批次、更换前后的验证结果,建立试剂管理档案,为后续优化更换周期提供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