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氨氮监测仪管路堵塞会直接影响水样与试剂的输送,导致检测中断或数据失真,处理需遵循 “定位 - 清理 - 验证” 的流程,结合堵塞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管路恢复通畅并预防再次堵塞。 
一、停机与初步定位是处理的首要步骤 发现管路堵塞迹象后,立即停止仪器运行,切断电源与试剂供应,避免压力累积加剧堵塞或造成管路破损。通过观察仪器报警信息(如压力异常、流量不足)初步判断堵塞区域,通常堵塞易发生在水样进样管、试剂输送管及反应池接口处。拆卸可能堵塞的管路接口,借助手电筒观察管内是否有异物、结晶或生物黏泥,同时检查各管路阀门是否处于正常开启状态,排除因阀门未开导致的假性堵塞。 二、针对不同堵塞物需采用差异化清理方式 若为水样中的悬浮颗粒物或藻类堵塞,可使用专用通管器轻柔疏通,或用高压清水反向冲洗管路,直至水流通畅。对于试剂结晶(如纳氏试剂中的碘化汞沉淀)造成的堵塞,需配制专用溶解液(如稀盐酸溶液),将管路浸泡其中一段时间后用清水冲洗,溶解结晶物质,注意溶解液需与管路材质兼容,避免腐蚀管路。生物黏泥堵塞需使用含酶清洁剂循环冲洗,分解有机黏附物,之后用蒸馏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清洁剂,防止影响后续检测反应。 三、复杂堵塞的处理需结合部件更换 当管路弯曲处或接头内部发生严重堵塞,常规清理无法疏通时,需更换对应路段的管路,选用与原管路规格一致的材质(如 PTFE 管),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反应池与管路连接的细小接口若发生堵塞,可使用专用细针清理,清理后需检查接口密封性,必要时更换密封垫圈。对于配备自动清洗功能的仪器,需检查清洗装置是否正常工作,若因清洗功能失效导致堵塞,需修复或更换清洗泵、喷头等部件。 四、清理后的验证与调试不可忽视 重新连接管路后,进行通水测试,观察各管路流量是否恢复正常,无渗漏现象。启动仪器进行空白测试,检查基线是否平稳,试剂与水样混合是否均匀,确保堵塞清理后检测系统恢复正常状态。若清理后仍存在流量异常,需重新排查是否有未清理干净的堵塞点,或管路因长期堵塞发生变形、破损,必要时进行二次清理或部件更换。 五、预防措施需同步落实以减少堵塞复发 定期对水样预处理装置(如过滤器)进行清洁或更换滤芯,降低水样中颗粒物进入管路的概率。根据试剂特性设定合理的管路冲洗周期,尤其是在仪器停机前,需用清水冲洗试剂管路,防止残留试剂结晶。对于长期运行的仪器,定期投加管路维护剂,抑制生物黏泥生长,同时保持仪器运行环境通风干燥,减少藻类滋生风险。建立管路维护台账,记录每次堵塞发生的位置、原因及处理方法,为优化清理周期提供依据。 总之,在线氨氮监测仪管路堵塞的处理需精准定位、科学清理,并辅以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及时处理与系统维护,确保管路系统长期通畅,保障仪器的连续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