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溶解氧检测仪校准失败会直接影响水体溶解氧监测的准确性,需从电极状态、校准环境、操作规范等多维度排查原因,精准定位问题根源。 
一、电极性能异常 首先检查电极膜是否完好,若膜表面出现破损、裂纹或附着大量污染物,会导致氧气透过率异常,影响测量信号。需用专用清洁液轻轻擦拭膜表面,去除油污、生物黏附物等杂质,若膜已损坏则需更换同型号新膜。电极内部电解液若出现浑浊、结晶或液位不足,会破坏电化学反应平衡,需按照说明书更换电解液,确保液位符合要求且无气泡残留。此外,电极极化状态异常也会导致校准失败,可将电极置于空气中极化 24 小时后重新校准,若仍无改善,可能是电极老化或内部电路故障,需专业检修。 二、校准液配置与使用不当 校准用的饱和氧溶液或标准液若浓度不准确,会直接导致校准基准错误。需确认标准液在有效期内,且储存条件符合要求(如避光、低温),配置过程中严格按照比例稀释,避免污染或浓度偏差。校准液温度与仪器检测温度不一致会影响溶解氧饱和度,需将校准液与仪器置于同一环境中平衡 30 分钟以上,确保温度差异不超过 ±1℃,同时在仪器中准确输入当前温度值,避免温度补偿误差。若使用空气校准法,需确保环境空气流通,无油气、挥发性气体干扰,否则会导致氧分压测量不准。 三、仪器参数设置错误 检查仪器校准模式是否正确,如 “空气校准”“零氧校准” 是否对应正确的校准液类型,模式选错会直接导致校准失败。校准过程中的搅拌速度需符合要求,速度过慢会导致校准液中溶解氧分布不均,过快则会卷入气泡,影响电极响应稳定性,需调整搅拌装置至规定转速(通常为 300-500r/min)。此外,仪器的压力补偿参数若与实际环境气压不符,会导致溶解氧饱和度计算错误,需输入当前环境气压值,或启用仪器自动气压补偿功能。 四、环境干扰因素 校准环境中若存在强电磁干扰(如附近有大功率设备),会干扰电极信号传输,导致读数波动。需将仪器远离电磁源,或采取屏蔽措施减少干扰。环境湿度超标(相对湿度>85%)可能导致仪器电路受潮,影响信号处理,需使用除湿设备控制环境湿度,确保校准在干燥条件下进行。此外,校准过程中若存在剧烈震动或温度骤变,会破坏电极与校准液的平衡状态,需保持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五、操作流程不规范 校准前未进行仪器预热,或预热时间不足(通常需 30 分钟以上),会导致光源、电路等未达到稳定状态,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预热流程。电极浸入校准液的深度不够或位置不当,会导致测量区域未完全接触校准液,需确保电极探头完全浸入且远离容器壁,避免碰壁影响搅拌。校准过程中频繁触碰电极或校准容器,会导致读数波动,操作时需保持稳定,待读数稳定后再确认保存校准值。 排查校准失败原因时,可按照 “电极→校准液→仪器设置→环境” 的顺序逐步验证:先更换新电极或电解液测试,排除电极问题;再使用新的标准液重新校准,确认校准液无问题;随后检查仪器参数设置,恢复出厂设置后重新操作;最后改善环境条件,排除干扰因素。针对排查出的具体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后重新校准,直至校准通过,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通过系统性的原因判断与针对性处理,可有效解决在线溶解氧检测仪校准失败问题,保障仪器持续稳定地提供准确的溶解氧监测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