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溶解氧检测仪的透氧膜是氧气进入电极内部的关键屏障,其清洁度直接影响氧气渗透率与检测灵敏度。透氧膜的清洁需遵循标准化操作规范,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避免损伤膜结构,核心环节包括清洁前准备、分步清洁流程、清洁后检查及操作注意事项,以确保膜性能的稳定恢复。 一、清洁前的准备工作需细致周全 首先断开检测仪电源,将电极从流通池中取出,记录电极型号与使用时长,作为清洁操作的参考依据。准备专用清洁工具,包括柔软尼龙毛刷(刷毛直径不超过 0.1mm)、无绒布、专用清洁液(中性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 0.05%-0.1%)及去离子水,避免使用金属刷、硬质刮板或腐蚀性试剂。检查透氧膜外观,若存在明显破损或老化(如裂纹、硬化),需直接更换膜组件,无需进行清洁操作;若仅为表面污染,可按规范流程清洁。操作台面需铺设洁净垫,防止电极接触污染物,同时准备废液容器收集清洗废水。 二、分步清洁流程需严格控制力度与顺序 第一步为预冲洗,用去离子水轻柔冲洗透氧膜表面,水流压力不超过 0.1MPa,去除疏松附着的泥沙、悬浮物等杂质,冲洗时间控制在 30 秒内,避免水流直射膜中心区域。第二步为浸泡清洁,将电极敏感端浸入盛有专用清洁液的容器中,膜表面完全浸没且无气泡,静置 5-8 分钟,使生物黏泥、藻类等有机污染物充分溶解,浸泡过程中禁止搅拌或晃动容器,防止清洁液渗入膜内部。第三步为轻柔擦拭,取出电极后用无绒布蘸取少量清洁液,以膜中心为圆心,呈螺旋状向外轻轻擦拭,力度以不产生膜片凹陷为宜,每擦拭一次更换布面区域,避免污染物二次附着。第四步为彻底冲洗,用去离子水持续冲洗膜表面 3-5 分钟,直至无清洁液残留,可通过检测冲洗水的 pH 值确认,确保与去离子水一致。 三、清洁后的检查与处理决定清洁效果 清洁后将电极置于空气中自然晾干,避免使用压缩空气或加热装置加速干燥,防止膜片变形。晾干后通过放大镜观察膜表面,确认无划痕、残留污染物及水印,膜片应保持均匀的透光性,无局部浑浊或变色。若发现仍有顽固污渍,需重复清洁流程,但连续清洁不超过 3 次,避免过度操作导致膜性能退化。清洁合格的电极需在 2 小时内重新安装使用,或浸泡在专用保存液中,保存液液位以刚好覆盖膜表面为宜,防止膜片干燥开裂。 四、操作注意事项需全程严格遵守 清洁过程中禁止接触透氧膜的边缘密封处,防止密封胶老化导致泄漏;不得使用手指直接触碰膜表面,避免油脂污染影响透氧性能。清洁工具需专用,每次使用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并高温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对于安装有自动清洁装置的电极,需同步检查刮刀或超声波模块的工作状态,确保其与手动清洁形成互补。清洁操作需记录在维护档案中,包括清洁日期、污染物类型、清洁液浓度及膜片状态,为后续清洁周期设定提供依据。 通过执行上述规范,可在最大限度保护透氧膜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去除表面污染物,恢复其氧气渗透效率,确保在线溶解氧检测仪的长期测量精度,为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提供基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