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测油仪基于油类物质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实现油浓度检测,长期使用中,样品池、进样管路、光学镜片等部件易附着油膜、溶剂残留或杂质,导致检测信号衰减、数据偏差,因此需通过多维度观察与验证,及时判断仪器是否需要清洗,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一、检测数据异常是判断需清洗的核心信号 若同一浓度的油标准溶液多次检测结果重复性差(相对标准偏差超出说明书规定范围,通常不大于 ±3%),或检测值与标准值偏差明显增大(超出 ±5%),可能是部件附着污染物影响光吸收信号所致;若空白溶剂(如四氯乙烯)检测值持续升高,超出仪器规定的空白阈值,说明进样管路或样品池存在残留油分,未被彻底清洗,此时需启动清洗程序;此外,若检测过程中仪器读数出现无规律波动、响应延迟,或低浓度样品检测值为零但实际应含微量油分时,也需考虑部件污染问题,及时开展清洗。 二、关键部件外观变化是直观判断依据 定期检查样品池,若池壁出现明显油膜、挂壁痕迹,或内壁附着白色、褐色杂质,透过样品池观察时可见透光性下降,说明样品池已污染,需立即清洗;查看进样管路,若管路内壁出现油状附着层、管路变浑浊,或进样时流速变慢、出现气泡滞留,可能是管路堵塞或污染导致,需进行清洗;对于光学镜片(如红外光源镜片、检测器镜片),若镜片表面出现指纹、灰尘堆积或油雾附着,通过仪器自带的镜片观察窗口可见污渍,会影响红外光的透射与接收,需用专用工具清洁镜片。 三、性能校验结果可进一步验证是否需清洗。通过仪器的 “零点校准” 功能校验,若多次校准后零点仍不稳定,或校准值无法回归至规定范围,可能是光学系统或样品池污染;采用 “跨度校准”,通入中浓度油标准溶液,若校准后仪器的响应值低于校准曲线的理论值,且调整参数后仍无改善,说明部件污染已影响检测灵敏度;此外,进行样品回收率实验,若加标回收率低于 80% 或高于 120%,排除试剂问题后,需考虑因部件污染导致样品损失或残留干扰,此时需对仪器关键部件进行清洗。 四、仪器运行状态反馈也需纳入判断参考 若仪器进样过程中出现报错(如 “进样堵塞”“压力异常”),可能是进样管路被污染物堵塞,需拆解管路清洗;若仪器散热正常但检测时出现 “信号弱”“光路异常” 等提示,可能是光学镜片污染导致光信号传输受阻;此外,若仪器长期未使用(超过 1 个月),重新启用前即使数据无明显异常,也建议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去除管路内可能残留的溶剂或杂质,避免长期放置导致的污染物固化附着。 需注意,判断是否清洗时需结合仪器使用频率与样品特性综合考量。若日常检测高浓度油样品、含杂质较多的复杂样品(如工业废水),或每天检测频次超过 10 次,可适当缩短清洗判断周期,增加外观检查与数据校验频率;若检测样品洁净度高、频次低,可根据上述数据与外观信号灵活调整,但不可因使用频率低而忽视定期检查,避免污染物长期附着难以清除,影响仪器使用寿命与检测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