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导率检测仪的失效判定需基于其测量性能、物理状态及运行稳定性等多维度指标,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与评估,明确仪器是否丧失正常工作能力,为设备维护或更换提供依据,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一、校准偏差超标 仪器经规范校准后,在测量标准溶液时若示值与标准值的偏差超出允许范围,且多次校准仍无法改善,可判定为失效。校准过程需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导率标准溶液,覆盖仪器主要测量量程,分别检测低、中、高浓度点的偏差。若单一浓度点偏差超标,可能是电极局部性能退化;若全量程偏差均超标,则可能是电极敏感元件老化或仪器电路故障,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二、响应性能异常 正常仪器在接触不同浓度溶液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读数,若响应时间显著延长,超过说明书规定值的 1.5 倍以上,或出现读数漂移(稳定后短时间内示值波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则说明电极反应速率下降或信号处理系统异常。此外,当溶液浓度发生阶跃变化时,仪器无法快速跟随变化趋势,出现滞后现象且滞后时间超出标准,也属于响应性能失效范畴。 三、电极物理状态损坏 电极敏感膜若出现裂纹、破损或脱落,会导致无法正常感知溶液电导率变化,需立即判定为失效。电极引线与接头若存在氧化、松动或断裂,造成信号传输中断或不稳定,即使临时修复也难以保证长期可靠性,应纳入失效判定。电极表面若形成无法去除的顽固性污染或结垢,经专用清洗剂处理后仍无法恢复响应灵敏度,同样视为物理状态导致的失效。 四、数据稳定性丧失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稳定样品进行多次连续测量,若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超过规定限度,且排除环境干扰因素后仍无法改善,说明仪器重复性变差,丧失稳定测量能力。长期运行中,若仪器零点漂移量超出最大允许范围,且无法通过零点校准修正,反映出电极基线稳定性下降或电路零点漂移,应判定为失效。 五、环境适应性失效 仪器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范围内运行时,若出现测量值异常波动,且与温度、湿度变化呈现明显相关性,超出温度补偿范围或湿度影响限度,说明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在遭遇短时电压波动或电磁干扰后,仪器无法自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出现数据丢失、死机或测量错误,且多次发生类似情况,可判定为抗干扰能力失效。 通过上述判定标准的综合应用,可准确识别在线电导率检测仪的失效状态。对于判定为失效的仪器,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确保在水质监测、工业过程控制等场景中提供可靠的电导率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