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银监测仪在低温、高湿环境中易出现管路冻裂、电路短路、试剂变质等问题,影响检测精度与设备寿命。需围绕 “控温防凝、隔水护件” 制定防冻防潮措施,覆盖设备部署、部件保护、试剂管理全流程,具体可分为防冻与防潮两大模块。 一、防冻注意事项 (一)设备运行环境温度控制 仪器需部署在温度不低于 5℃的环境中,若安装于户外或低温区域(如冬季无供暖的机房、室外监测站),需为设备加装恒温装置:配备加热棒、恒温机柜(控温范围 5-30℃),并设置温度联动开关,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自动启动加热,避免温度骤降导致管路内水样、试剂冻结;定期检查恒温装置运行状态,确保加热元件无损坏、温度传感器灵敏,防止因恒温失效引发冻结风险。 避免仪器直接暴露在低温气流中,如远离空调出风口、门窗缝隙,防止局部温度过低;若仪器需临时停机(如维护期间),停机前需排空进样管路、反应池内的水样与试剂,并用压缩空气吹扫管路,避免残留液体冻结膨胀,导致管路、反应池破裂。 (二)管路与试剂防冻保护 进样管路、试剂管路需选用耐低温材质(如聚四氟乙烯管),并包裹保温棉(厚度不小于 10mm),重点覆盖管路接口、阀门等易冻部位,减少热量散失;若环境温度长期低于 0℃,可在保温层内加装伴热带(需选用防爆型,功率匹配管路长度),伴热带通电后维持管路温度在 5-10℃,防止管内液体冻结堵塞。 试剂存储需严格控温:消解剂、显色剂等液体试剂需存储在 5℃以上的环境中,禁止露天存放或置于低温区域;若试剂暂存于户外监测箱,需在箱内加装小型恒温装置,确保试剂温度稳定,避免试剂因低温析出晶体(如银盐试剂低温易结晶),导致浓度不均或无法正常使用;使用前需检查试剂状态,若出现结晶、分层,需在室温下缓慢溶解并充分混匀,确认无沉淀后方可使用,禁止直接加热试剂加速溶解,防止试剂变质。 (三)设备启动与停机防冻操作 低温环境下启动仪器前,需先预热 30 分钟以上,待仪器内部电路、加热模块温度升至 5℃以上后,再启动进样与检测程序;首次启动时先通入少量常温纯水,冲洗管路 10-15 分钟,确认管路无冻结、流通顺畅后,再注入试剂与水样,避免低温下直接通入试剂导致管路堵塞。 冬季长期停机(如超过 24 小时)前,需彻底排空所有管路(进样管、试剂管、排废管)与反应池内的液体,并用无水乙醇冲洗管路(乙醇冰点低,可进一步防止残留水分冻结),冲洗后用压缩空气吹扫管路至完全干燥;停机后切断外部电源,但需保持恒温装置供电(若环境温度低于 5℃),或定期(每 6 小时)开机预热 30 分钟,防止设备内部元件因长期低温受潮损坏。 二、防潮注意事项 (一)设备部署环境湿度控制 仪器需安装在相对湿度≤75%(无冷凝)的环境中,若部署于高湿区域(如靠近水池、雨季潮湿的机房),需配备除湿设备:放置工业除湿机(除湿量匹配空间体积)、在设备周边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定期更换),降低环境湿度;若仪器安装于户外监测箱,需在箱内加装防潮垫、通风风扇,避免箱内空气流通不畅导致冷凝水形成。 禁止将仪器安装在易积水、结露的位置(如地面低洼处、空调下方),设备底座需垫高 10cm 以上,防止地面潮气侵入;定期检查仪器外壳、监测箱密封性,若发现缝隙、破损,用密封胶封堵,避免外界湿气进入设备内部。 (二)电路与光学部件防潮保护 仪器内部电路(如主板、电源模块)需定期检查,每季度打开设备侧盖(在厂家指导下),用干燥压缩气罐吹扫电路板灰尘与潮气,若发现电路板有霉斑、冷凝水,需用无水乙醇棉擦拭清洁,晾干后再通电运行;电路接口(如电源线、信号线接头)需涂抹防水防潮膏,防止接口氧化、受潮导致接触不良。 光学部件(如比色皿、光源窗口)需防潮防尘:每次检测后用无绒棉签蘸取无水乙醇擦拭比色皿外壁,去除残留水汽,清洁后倒置晾干;光源模块需定期检查密封性,若发现光源窗口有冷凝水,需停机擦干并排查潮气来源(如监测箱密封不严),避免水汽影响光信号传输,导致检测误差增大。 (三)试剂与耗材防潮管理 试剂存储需密封防潮:固体试剂(如显色剂粉末)需存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剂定期更换,防止试剂吸潮结块;液体试剂瓶需加盖密封,瓶口缠绕防水胶带,避免试剂挥发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浓度变化;取用试剂时快速操作,减少试剂与空气接触时间,取用后立即盖紧瓶盖。 耗材(如滤纸、采样杯)需存放在干燥环境中,避免受潮发霉;进样管路、密封垫片等橡胶制品需远离潮湿区域,防止老化加速,若发现管路内壁有冷凝水,使用前需用压缩空气吹扫干燥,避免水分混入样品或试剂,影响检测结果。 通过严格落实防冻防潮注意事项,可有效避免在线银监测仪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保障仪器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与检测精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银离子浓度监测提供可靠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