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式氨氮测定仪长期停用(通常指停用 3 个月及以上)期间,若缺乏规范准备,易因试剂残留腐蚀、部件受潮老化、数据丢失等问题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启动。因此,需按 “清洁 - 保护 - 记录 - 存储” 的流程做好准备工作,为后续重启使用奠定基础。 一、全面清洁设备,清除残留污染物 设备内部与外部的污染物残留是长期停用的主要隐患,需彻底清洁。首先清洁光学系统核心部件,取出比色皿,用无氨纯水反复冲洗 3-5 次,去除残留的显色液、水样,再用无尘软布吸干水分,检查比色皿无划痕、无污渍后,单独放入干燥的专用收纳盒;清洁比色池腔体,用蘸有无氨纯水的棉签擦拭腔体内壁,去除残留液体或灰尘,避免杂质附着影响后续光路精度,最后用干燥棉签吸干腔体水分,确保无潮湿残留。 其次处理管路与反应系统(若为全自动机型),通过仪器自带的 “管路清洗” 功能,用无氨纯水循环冲洗进样管路、反应池至少 3 次,彻底清除管路内残留的试剂(如纳氏试剂、水杨酸 - 次氯酸盐试剂)与水样,防止试剂结晶堵塞管路或腐蚀管壁;若仪器无自动清洗功能,需手动拆解可分离的管路部件,用无氨纯水冲洗后晾干,再重新组装。 最后清洁设备外部,用柔软的湿布擦拭机身外壳,去除表面灰尘、污渍,重点清洁操作面板与接口区域,避免灰尘进入接口导致接触不良;对仪器散热孔、通风口,用干燥的软毛刷轻轻清理灰尘,防止堵塞影响下次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二、保护关键部件,防止老化与损坏 针对易受损或需特殊保护的部件,需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首先处理电极部件(若为电极法测定仪),取出氨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无氨纯水冲洗干净后,按说明书要求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如特定浓度的氯化铵溶液),或用湿润的滤纸包裹电极头部,放入密封袋中,避免电极干燥导致敏感膜老化;参比电极需检查电解液液位,若液位不足需补充至规定刻度,确保电极性能稳定。 其次管理试剂与耗材,清空仪器内置的试剂仓,取出未用完的试剂(如显色剂、缓冲液),密封后按存储要求存放(如避光冷藏),并标注停用日期,便于下次使用时确认有效性;对已开封且临近保质期的试剂,建议直接废弃,避免下次使用时因试剂变质影响检测;清理耗材储存区,将未使用的比色皿、移液器吸头分类收纳,避免受潮或污染。 最后检查并固定可移动部件,如仪器的样品盘、试剂瓶支架等,确保部件处于固定状态,防止搬运或存储过程中移位、碰撞损坏;对电源插头、通信接口等,可套上防尘帽,避免灰尘进入接口内部。 三、做好参数与数据管理,保障信息完整 长期停用前需妥善处理仪器参数与历史数据,避免信息丢失。首先备份历史监测数据,通过仪器的数据导出功能(如 USB 导出、联网上传),将存储的检测数据、校准记录、故障日志等完整备份至计算机或专用存储设备,并建立清晰的文件夹分类(如按日期、检测项目命名),同时打印关键数据的纸质副本存档,防止电子存储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其次记录当前设备参数,在停用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仪器的关键参数,如校准系数、测量量程、反应时间、温度补偿设置等,确保下次启动时可快速恢复至停用前的工作状态,避免重新调试的繁琐;同时记录最后一次校准时间、试剂批次、电极使用时长等信息,为下次维护提供参考。 最后恢复出厂设置(可选),若预计停用时间极长(如 1 年以上),或下次使用人员可能变更,可选择恢复仪器出厂设置,清除个性化参数设置,防止参数混乱影响后续使用,但需提前确认所有重要数据已备份,避免恢复过程中数据丢失。 四、优化存储环境,创造稳定保存条件 存储环境直接影响设备长期停用后的性能,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首先选择合适的存储位置,将仪器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外壳老化、光学部件性能衰减)、靠近热源(如暖气、空调出风口,避免部件受热变形)或潮湿区域(如靠近水槽、卫生间,防止电路板受潮短路),存储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 10-30℃,相对湿度≤60%。 其次做好防潮与防尘措施,可在仪器周围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并定期检查干燥剂状态,及时更换受潮的干燥剂;若条件允许,可将仪器罩上专用防尘罩,防止灰尘覆盖机身与部件;避免在仪器上方堆放重物或其他物品,防止受压损坏。 最后定期检查(可选),若停用期间条件允许,建议每月对仪器进行一次简单检查,如查看存储环境的温湿度、检查干燥剂状态、确认部件无移位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存储状态。 综上,台式氨氮测定仪长期停用前的准备工作需覆盖清洁、部件保护、数据管理、环境适配全流程,通过规范操作,可有效避免设备损坏,确保下次启动时能快速恢复正常运行,保障检测精度与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