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六价铬监测仪通过特异性试剂与水样中六价铬的反应实现浓度检测,日常清洁是防止污染物残留、保障仪器性能稳定与检测数据准确的关键环节。需针对采样、反应、检测等核心系统制定精细化清洁流程,定期清除残留物质,避免交叉污染与部件损耗,确保仪器长期可靠运行。 
采样系统的日常清洁需聚焦管路与采样部件,防止样品残留堵塞或污染。采样管路作为水样进入仪器的首要通道,易附着水中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及六价铬残留,需每日在仪器空闲时段(如监测间隔期)用超纯水冲洗管路,冲洗时间不少于 5 分钟,确保管路内壁无可见残留;若监测水样浊度较高或污染物浓度高,需增加冲洗频次,每周使用弱酸性清洗剂(如稀硝酸溶液,浓度需符合仪器要求)浸泡管路 10-15 分钟,再用超纯水反复冲洗至中性,避免清洗剂残留腐蚀管路。采样泵与采样阀需每月拆解清洁,清除泵头内的杂质与阀体内的残留试剂,采样泵转子若出现磨损或附着污染物,需及时擦拭或更换;采样口滤网需每周取出清洗,去除滤网表面的截留杂质,防止滤网堵塞导致采样量不足,影响检测准确性。 反应系统的清洁核心是反应池与试剂管路,避免试剂残留引发交叉污染。反应池是试剂与六价铬反应的关键区域,长期使用易残留显色剂沉淀、未反应的试剂杂质及六价铬化合物,需每两周排空反应池内的废液,用超纯水冲洗池壁 2-3 次,再加入专用反应池清洗剂(需与试剂无反应性)浸泡 20 分钟,最后用超纯水冲洗至无清洗剂残留,确保反应池内壁洁净无污渍。试剂管路需根据试剂特性选择适配清洁方式:对于酸性试剂管路,每周用超纯水冲洗后,再用稀氢氧化钠溶液(低浓度)冲洗中和,最后用超纯水冲净;对于碱性试剂管路,可用稀硝酸溶液中和后再冲洗。试剂瓶接口处需每次更换试剂后清洁,用无尘布蘸取超纯水擦拭接口残留试剂,防止试剂结晶堵塞接口或腐蚀密封垫,导致漏液;试剂泵(如蠕动泵、注射泵)的泵管需每月检查,若发现泵管内壁有试剂残留或老化变硬,需及时更换,避免泵管破裂导致试剂泄漏污染仪器内部。 检测系统的清洁需保护光学部件与传感器,避免污染影响信号检测。若仪器采用比色法检测(如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后比色),比色皿需每周取出清洁,用无尘布蘸取乙醇轻轻擦拭比色皿外壁,去除指纹与污渍;内壁若有显色剂残留,可用超纯水浸泡后超声清洗 5 分钟(功率需适中,避免损坏比色皿),再用氮气吹干或倒置晾干,禁止用硬质物品刮擦比色皿内壁,防止产生划痕影响透光率。光源与光电传感器需每月用无尘棉签蘸取专用光学清洁剂(无腐蚀性、不产生眩光)擦拭表面,清除灰尘与油污,避免光源强度衰减或传感器灵敏度下降;检测光路通道需定期检查,若发现通道内有灰尘堆积,可用压缩空气(无油无水)轻轻吹除,确保光路通畅无遮挡,避免光信号传输受阻导致检测数据偏差。 仪器外部与控制模块的清洁需兼顾外观与电路安全,防止灰尘影响散热或操作。仪器外壳需每日用湿抹布擦拭,清除表面灰尘与污渍,避免灰尘堆积堵塞散热孔;控制面板(如触控屏、按键)需用无尘布蘸取少量超纯水擦拭,禁止使用腐蚀性清洁剂,防止面板损坏或按键失灵。仪器内部电路模块(如主板、电源模块)需每季度断电后清洁,用压缩空气吹除电路板表面灰尘,避免灰尘受潮导致电路短路;风扇与散热片需每月检查,清除风扇叶片上的灰尘,确保散热良好,防止仪器因过热触发保护机制,影响正常运行。 清洁完成后,需启动仪器进行空白测试与标准溶液验证,确认清洁效果:若空白值符合仪器要求、标准溶液检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清洁合格;若仍存在数据异常,需重新排查清洁盲区,补充清洁步骤。同时,建立清洁台账,记录清洁时间、清洁模块、使用的清洁剂及测试结果,便于后续追溯与清洁周期优化,为在线六价铬监测仪的稳定运行提供持续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