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池是台式氨氮测定仪的核心检测部件,承担着试剂与氨氮反应后吸光度测量的关键功能,其清洁度、密封性及透光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氨氮检测常用的纳氏试剂、水杨酸 - 次氯酸盐试剂易在比色池内壁残留、结垢,长期使用还可能出现密封老化、透光面损伤等问题,需通过标准化维护延长使用寿命、保障检测精度。 一、日常清洁维护(每次检测后 / 每日) 1、基础清洁流程 每次检测结束后,立即取出比色池,先用无氨超纯水冲洗内壁 3-5 次,清除残留的反应液(尤其是纳氏试剂反应后可能产生的棕色沉淀);若内壁有轻微试剂附着,用软质尼龙刷(刷毛需柔软,避免划伤透光面)轻轻刷洗内壁,刷洗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比色池变形;冲洗完成后,用无尘吸水纸吸干比色池外壁水分,倒置在干净的滤纸上晾干,防止水分残留滋生微生物或形成水渍。 每日检测工作结束后,需对空置的比色池进行二次清洁,用蘸有无氨超纯水的无尘布擦拭透光面,去除可能附着的灰尘或指纹,确保透光面无遮挡;清洁后将比色池放入专用防尘盒中,避免与其他硬物接触,防止透光面划伤。 2、清洁溶剂选择 若遇到顽固残留(如长期使用后内壁形成的黄褐色垢层),可选用适配的温和清洁溶剂:针对纳氏试剂残留,可用 5%-10% 的稀盐酸浸泡比色池 10-15 分钟,浸泡后用无氨超纯水反复冲洗至中性(用 pH 试纸检测冲洗液 pH 为 6-8);针对水杨酸类试剂残留,可用 10% 的乙醇溶液浸泡 5-8 分钟,再用无氨超纯水冲洗干净,避免使用强腐蚀性溶剂(如浓硝酸、强碱溶液)损坏比色池材质(通常为石英或高硼硅玻璃)。 二、定期检查与维护(每周 / 每月) 1、每周性能检查 每周需检查比色池的透光性,将清洁后的比色池装满无氨超纯水,放入仪器比色池槽中,执行空白吸光度检测,空白值需≤仪器规定范围(通常<0.02),若空白值超标,需重新清洁透光面,排查是否存在划痕或隐性污染;同时检查比色池的密封性,向比色池内注入 1/2 容积的无氨超纯水,倒置 1 分钟,观察是否有渗漏,若出现渗漏,需及时更换比色池或维修密封结构。 2、每月深度维护 每月进行一次比色池深度维护,拆解比色池(若为可拆卸结构),用专用清洁剂(适配比色池材质的中性清洁剂)浸泡各部件 15 分钟,再用无氨超纯水冲洗干净;检查比色池透光面是否有划痕、磨损,若划痕较浅,可用抛光棉(专用石英玻璃抛光棉)轻轻抛光修复,划痕较深则需更换比色池;重新组装时,检查密封垫圈是否老化、变形,老化垫圈需及时更换为同型号耐腐垫圈(如氟橡胶材质),确保组装后密封性良好。 三、特殊污染与故障处理 1、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处理 若检测含高浓度重金属或有机物的样品后,比色池出现难以清洁的污染,可先用 2% 的 EDTA 溶液浸泡比色池 20 分钟(去除重金属残留),再用甲醇溶液冲洗内壁(去除有机物残留),最后用无氨超纯水冲洗至无异味;处理后需进行空白检测与标准溶液验证,确保污染无残留,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对误差≤±5%。 2、比色池变形或破损处理 若发现比色池出现明显变形(如受热导致的鼓胀)或透光面破损,需立即停止使用,更换新的同型号比色池(更换前需确认比色池容积、透光波长适配仪器要求,如石英比色池适配紫外 - 可见波段);更换后需重新进行仪器零点校准,用标准溶液检测吸光度重复性,确保新比色池性能符合检测要求。 四、维护注意事项 1、操作规范 取放比色池时需佩戴无尘手套,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透光面,防止指纹污染;清洁过程中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如金属刷、砂纸),防止划伤透光面;比色池晾干时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部分试剂残留遇光分解形成顽固污渍。 2、储存管理 闲置比色池需存放于专用防尘盒中,盒内放置硅胶干燥剂,控制储存环境湿度≤60%,避免潮湿导致内壁长霉;不同规格的比色池需分类存放,标注清晰型号,避免混用;定期(每 3 个月)对闲置比色池进行清洁与性能检查,确保随时可用。 3、记录与追溯 建立《比色池维护台账》,详细记录每次清洁、检查、更换的时间、内容、维护人员及检测验证数据;根据维护记录分析比色池损耗规律,优化清洁频率(如检测高污染样品后增加清洁次数),延长比色池使用寿命,确保台式氨氮测定仪长期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