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余氯检测仪通过余氯电极感知水样中余氯浓度,实现连续监测,运行中因电极损耗、管路异常、电路故障等易触发故障代码。本手册按故障类型分类梳理常见代码,明确故障原因与处理措施,帮助快速恢复仪器正常运行。 
一、电极相关故障代码(E01-E05) E01:电极无响应 可能原因:电极膜破损或老化、电极与主机连接松动、电极未激活或干涸。 处理措施:检查电极膜完整性,破损则更换新电极;重新插拔电极连接线,确保接口牢固;若电极干涸,用专用活化液浸泡 15-20 分钟,激活后重启仪器。 E02:电极校准失败 可能原因:标准溶液浓度错误或失效、电极表面污染、校准流程操作不当。 处理措施:更换在有效期内的标准溶液,确认浓度与仪器要求匹配;用专用清洁剂擦拭电极表面,去除油污或杂质;严格按说明书重新执行校准流程,确保校准液温度稳定在 20-25℃。 E03:电极漂移超限 可能原因:电极使用超周期、水样温度波动过大、电极保护液污染。 处理措施:查看电极使用时长,超推荐周期(通常 6-12 个月)则更换;检查水样温控系统,确保温度波动≤±1℃;更换电极保护液,清洁电极存储容器后重新存放备用电极。 E04:电极信号过弱 可能原因:电极内部电路故障、信号线缆破损、仪器信号放大模块异常。 处理措施:更换备用电极测试,排除电极本身问题;检查信号线缆是否有破损或挤压,破损则更换;若仍报错,联系厂家检修仪器信号模块。 E05:电极温度补偿异常 可能原因:温度传感器故障、温度补偿参数设置错误、水样温度超出检测范围(通常 0-50℃)。 处理措施:更换温度传感器,重新校准温度检测功能;核对仪器温度补偿参数,恢复默认设置后重试;若水样温度异常,检查预处理温控单元,调整至适宜范围。 二、管路相关故障代码(P01-P04) P01:水样断流 可能原因:采样管路堵塞、进样泵故障、水样液位过低。 处理措施:拆解采样管路,用高压清水冲洗或疏通堵塞处;检查进样泵运行状态,异响或不转则维修或更换;确认采样点水位,调整采样管位置至正常液位。 P02:管路渗漏 可能原因:管路接头密封老化、管路破裂、阀门关闭不严。 处理措施:更换管路接头密封圈,重新紧固连接;检查管路有无明显裂痕,破损则更换耐腐管路;测试阀门密封性,关闭不严则维修或更换阀门。 P03:水样过压 可能原因:管路阀门开度不当、压力传感器故障、预处理系统堵塞。 处理措施:调整管路阀门开度,降低水样输送压力;校准压力传感器,偏差过大则更换;清理预处理系统滤膜或沉淀装置,确保水流顺畅。 P04:排液不畅 可能原因:排液管路堵塞、排液泵功率不足、废液桶满溢。 处理措施:疏通排液管路,必要时更换管路;检查排液泵运行功率,不足则维修或更换;及时清空废液桶,清理桶内残留杂质。 三、电路与系统故障代码(S01-S04) S01:电源电压异常 可能原因:供电电压不稳(要求 220V±10%)、电源模块故障、备用电源亏电。 处理措施:接入稳压电源,稳定供电电压;检查电源模块输出电压,异常则更换;给备用电源充电,测试电源切换功能是否正常。 S02:数据传输失败 可能原因:通信模块故障、网络链路中断、数据参数设置错误。 处理措施:重启通信模块,重新连接网络;检查网线或无线信号,排除链路问题;核对数据传输参数(如 IP 地址、端口号),确保与监控平台匹配。 S03:系统内存不足 可能原因:历史数据未及时清理、内存模块故障、数据存储参数设置不当。 处理措施:删除冗余历史数据,导出关键数据备份;更换内存模块,重启仪器后测试存储功能;调整数据存储周期,避免短时间内数据过度堆积。 S04:系统自检失败 可能原因:仪器内部元件松动、系统程序 corrupted、硬件故障。 处理措施:断电后重新插拔内部连接线,确保元件连接牢固;重新加载仪器系统程序,恢复出厂设置;若仍自检失败,联系厂家进行硬件检修。 四、使用注意事项 故障排查前需断电,确保操作安全;更换部件时需选用仪器适配型号,避免兼容性问题。 每次故障处理后需重启仪器,执行自检程序,确认故障代码消除;记录故障代码、处理过程及结果,建立故障台账。 若故障反复出现或无法解决,及时联系仪器厂家技术支持,提供故障代码与台账记录,便于精准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