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COD监测仪通过试剂与水样中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 COD 定量检测,长期运行中易因试剂衰减、部件老化导致检测偏差,需定期按标准化流程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精准可靠。校准流程需围绕 “准备 - 零点 - 量程 - 验证 - 记录” 展开,严格控制各环节操作规范,保障校准效果。 一、校准前准备:奠定精准校准基础 校准前需做好设备、试剂与环境的准备工作,排除外部干扰因素。一是设备与耗材检查: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待机状态,无故障报警(如管路堵塞、试剂不足);检查采样管路、反应管路是否通畅,清洗管路确保无残留水样或试剂;准备校准所需耗材,包括符合国家标准的 COD 标准溶液(至少 2 个浓度点,覆盖仪器测量量程)、空白水样(超纯水,电导率≤10μS/cm)、新鲜配制的检测试剂(如重铬酸钾溶液、硫酸银 - 硫酸溶液、还原剂溶液),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且状态正常(无浑浊、变色)。二是环境与参数确认:校准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20-25℃,湿度≤70%,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影响反应速率;核对仪器当前参数设置,如反应温度(通常为 165℃±2℃)、反应时间(如 20 分钟)、采样体积等,确保参数与校准要求一致,若参数被修改需恢复至默认校准模式。三是安全防护准备:因校准涉及强酸、强氧化性试剂,需佩戴耐酸手套、护目镜、实验服,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准备应急物品(如中和剂、洗眼器),防止试剂溅洒引发安全事故。 二、零点校准:消除基线漂移影响 零点校准通过空白水样建立仪器检测基线,消除试剂空白与仪器自身漂移的干扰。一是空白水样注入:将超纯水作为空白水样,通过仪器自动采样系统注入反应池,或手动按仪器要求的体积(如 2mL)注入空白水样,确保水样无气泡、无杂质,避免影响基线稳定性。二是空白反应与信号采集:启动仪器空白检测程序,仪器自动添加检测试剂,按预设参数完成加热反应、冷却等流程,待反应结束后,仪器采集空白水样的吸光度(或其他信号值),并将该值设定为检测基线(零点)。三是零点验证与调整:空白校准完成后,重复进行 2-3 次空白检测,若多次空白信号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说明零点稳定,校准有效;若 RSD 超差,需检查空白水样是否被污染、试剂是否变质或管路是否残留杂质,排除问题后重新进行零点校准,直至空白信号稳定。 三、量程校准:建立浓度 - 信号对应关系 量程校准通过已知浓度的 COD 标准溶液,建立仪器检测信号与 COD 浓度的线性关系,确保不同浓度水样的检测精度。一是标准溶液选择与准备:根据仪器测量量程(如 0-1000mg/L),选择至少 2 个浓度点的标准溶液(如 100mg/L、500mg/L),高浓度量程仪器可增加浓度点(如 3 个及以上);标准溶液使用前需摇匀,若为浓缩液需按说明书要求用超纯水准确稀释至目标浓度,避免稀释偏差影响校准曲线。二是标准溶液检测与数据采集: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将标准溶液注入仪器反应池,启动检测程序,仪器自动完成试剂添加、反应、信号采集,记录每个浓度标准溶液对应的检测信号值(如吸光度、电流值);每个浓度点需重复检测 2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浓度的对应信号值,减少偶然误差。三是校准曲线绘制与验证:仪器自动根据标准溶液浓度与对应信号值绘制校准曲线,计算曲线相关系数(R²),要求 R²≥0.999,若 R² 不达标,需检查标准溶液浓度准确性、试剂活性或仪器光学部件(如光源、检测器)状态,排除问题后重新检测标准溶液并绘制曲线,直至线性符合要求。 四、校准验证:确保校准结果可靠 校准完成后需通过验证步骤,确认仪器校准后的检测精度,避免校准偏差。一是中间浓度验证:选择一个未用于绘制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标准溶液(如校准用 100mg/L、500mg/L,验证用 300mg/L),注入仪器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计算检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要求相对误差≤±5%,若误差超差,需重新核查校准曲线或标准溶液,必要时重新进行量程校准。二是实际水样比对(可选):若条件允许,可取已知 COD 浓度的实际水样(如实验室手工检测过的水样),用校准后的仪器检测,将仪器检测值与手工检测值对比,相对误差需在允许范围内(通常≤±10%),验证仪器对实际水样的检测适用性,若偏差较大,需分析水样基质干扰,优化预处理流程后再次验证。三是校准稳定性监测:校准验证合格后,启动仪器正常监测程序,观察初始几个水样的检测数据是否稳定,无明显波动,同时记录仪器零点漂移值,确保漂移值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如≤±2mg/L),若数据波动或漂移超标,需重新进行零点校准。 五、数据记录与维护:保障校准可追溯 校准全过程需做好记录与后续维护,为仪器运维提供依据。一是校准记录: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操作人员、仪器型号、校准用标准溶液浓度与生产厂家、零点信号值、校准曲线参数(斜率、截距、R²)、验证结果等信息,记录需清晰、准确,避免遗漏关键数据,便于后续追溯与问题排查。二是设备维护:校准完成后,用超纯水冲洗仪器采样管路、反应池至少 3 次,清除残留的标准溶液与试剂,防止管路堵塞或腐蚀;检查试剂瓶内试剂余量,及时补充不足的试剂;清洁仪器光学镜头(若有),去除表面灰尘,确保检测光路通畅。三是校准周期规划:根据仪器说明书要求与使用频率,制定后续校准计划,通常在线 COD 监测仪每 1-2 个月校准一次,若仪器检测数据波动大、更换关键试剂(如重铬酸钾)或维修后,需提前进行校准,确保仪器长期处于精准检测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