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在线检测仪的安装选址直接影响其监测精度与运行稳定性,需结合工艺需求、环境条件及维护便利性综合考量,通过科学选址为仪器长期可靠工作奠定基础。选址过程需兼顾监测目标的代表性、环境干扰的可控性及操作维护的可行性,形成系统性的选址规范。 一、监测目标适配性要求 安装位置需与监测目标高度匹配,若用于监控消毒反应效果,应部署在消毒池出口下游 1-3 米处,确保水流充分混合后进入检测区域,避免因药剂分布不均导致数据波动。若用于排放口监测,需选择距排放口最近的平直管段,管段长度不小于仪器测量池直径的 10 倍,保证流态稳定,减少湍流或涡流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对于分批次处理的工业废水系统,检测仪应安装在总排放管汇合处,确保监测数据能反映整体排放水平,避免因单一流股波动导致的误判。若需同时监测多个处理单元,各监测点需保持一致的水力条件,如流速、压力等参数相近,便于数据横向对比。 二、环境条件控制要求 安装区域需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等,避免电磁信号干扰电极的电化学测量,导致数据漂移。与上述设备的距离应不小于 5 米,若无法规避,需采取屏蔽措施,如加装金属防护箱接地处理。 环境温湿度需控制在仪器允许范围(通常温度 0-40℃,湿度≤85% RH),避免阳光直射或热源烘烤导致电极温度异常,影响测量精度。露天安装需配备遮阳防雨棚,棚体材料需具备隔热性,内部加装通风装置,防止夏季高温积热。寒冷地区需采取保温措施,确保仪器运行环境温度不低于冰点,防止测量池内水体结冰损坏电极。 三、安装位置的物理条件要求 安装点的水流速度需稳定在 0.3-1.5 米 / 秒,流速过高易导致电极表面磨损加剧,过低则可能造成沉积物附着,需通过加装限流装置或选择合适管径调节流速。若管道内压力波动较大(超过 ±0.1MPa),需在仪器前端安装压力调节阀,将压力稳定在 0.1-0.3MPa 范围内,避免压力突变损坏电极膜。 安装位置需具备足够的安装空间,水平安装时仪器周围预留不小于 50 厘米的操作半径,垂直安装时顶部预留不小于 80 厘米的检修空间,便于电极拆装、校准及维护。检测点应避开管道弯头、阀门或泵体出口等易产生气泡的位置,若无法避免,需在仪器上游安装气泡分离器,防止气泡附着在电极表面形成测量盲区。 四、安全与防护要求 安装区域需具备防腐蚀能力,因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仪器周边设施需采用耐腐材质,如 316L 不锈钢或 PVC,避免金属部件锈蚀影响结构稳定性。若安装在室外,需设置防护围栏,高度不低于 1.2 米,防止人为碰撞或 vandalism 导致设备损坏。 对于可能存在泄漏风险的区域,安装点需位于地势较高处,远离低洼积水区,同时配备泄漏收集槽,槽体容积不小于仪器及连接管路的总容积,防止二氧化氯溶液泄漏污染环境。与易燃易爆区域的安全距离需符合消防规范,至少保持 10 米以上间距,避免因意外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五、维护与数据传输要求 安装位置需便于日常维护,如校准、电极更换等操作,优先选择地面或平台安装,避免高空作业。若安装在地下管井,需保证井深不超过 2 米,井内通风良好,配备爬梯及照明设施,方便人员进出。 数据传输线路的铺设路径需在选址时规划,安装点至中控室的距离应在仪器信号传输范围内(有线传输通常不超过 100 米),超过限值需增设信号放大器或采用无线传输模块。线路需穿管保护,管材选用防腐蚀的 PVC 管或镀锌钢管,埋地铺设时深度不小于 0.5 米,避免外力损坏。 六、周边环境兼容性要求 安装点需远离易产生化学干扰的区域,如投加还原性药剂的管道附近,防止药剂扩散至检测区域与二氧化氯发生反应,导致测量值偏低。与此类投加点的距离应不小于 10 米,若空间受限,需在两者之间设置物理隔断,如加装挡板或延长管路。 避免安装在水质浑浊度高或含大量悬浮颗粒物的区域,若无法避开,需在仪器前端安装过滤装置,滤网孔径不大于 100μm,防止颗粒物堵塞测量池或磨损电极敏感膜。过滤装置需便于拆卸清洗,其安装位置需靠近检测仪,缩短连接管路长度,减少死体积。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选址要求,可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干扰对二氧化氯在线检测仪的影响,确保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代表性,同时为仪器维护提供便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其在工业废水处理监测中持续发挥有效作用。选址过程需形成书面记录,包括选址评估表、环境参数实测数据等,为后续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