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总氮测定仪的操作涉及高温消解、化学试剂及精密仪器使用,需建立全流程安全规范,从操作前准备到结束后处理形成闭环管控,具体要求如下。 一、操作前准备需筑牢安全基础 操作人员需熟悉仪器说明书,明确高温部件(如消解模块)、危险试剂(如过硫酸钾、氢氧化钠)的安全注意事项,严禁无证或未培训人员独立操作。试剂准备时需佩戴全套防护装备:耐酸碱手套(防止试剂腐蚀皮肤)、护目镜(避免液体飞溅入眼)、实验服(袖口需收紧),若使用高浓度强酸(如浓硫酸),需在通风橱内操作。检查仪器状态:确认电源线绝缘层无破损、接地良好;消解模块的加热孔无异物堵塞;冷却风扇运转正常(可通电试机 3 分钟观察),发现异常立即停用并报修。 二、消解环节需严格控制风险 添加试剂时遵循 “缓慢操作、防止飞溅” 原则:向水样中加入过硫酸钾消解液时,沿容器壁缓慢注入,避免剧烈倾倒产生气泡外溢;混合含氢氧化钠的碱性溶液时,轻轻摇匀,防止放热导致液体喷溅。消解管需规范使用:选择仪器适配的耐压消解管(不可用普通试管替代),液面不得超过管容的 2/3,加盖后确保密封(可轻拧至轻微阻力,过紧可能导致开盖时炸裂)。放入消解模块时需注意:先将模块预热至 50℃以下再放管,避免骤热导致试管破裂;消解过程中不得打开仪器盖,且周围 1 米内禁止放置易燃物品(如酒精、滤纸),消解温度设定不得超过 125℃(防止试剂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三、测定阶段需防范仪器与试剂风险 取出消解管时需待其冷却至室温(或用隔热手套夹持),避免高温烫伤;开盖前先松动盖子释放内部压力,再完全打开,防止管内压力骤释导致液体喷出。比色测定时:比色皿需擦拭干净外壁(避免指纹影响光路),放入比色槽时轻推到位,防止碰撞损坏;禁止在仪器运行时插拔数据线或晃动机身,避免电路故障引发短路。若发生试剂泄漏(如显色剂滴落在仪器表面),需立即断电,用干布吸干后,再用中性洗涤剂擦拭(腐蚀性试剂需用对应中和剂处理,如酸泄漏用小苏打溶液中和)。 四、操作后处理需消除残留风险 废液需分类收集:含过硫酸钾的消解废液倒入专用碱性废液桶,含显色剂的废液单独存放(不可与酸性废液混合,防止产生有毒气体),废液桶需密封并标注 “总氮检测废液” 及收集日期。仪器清洁需断电进行:用蘸有去离子水的布擦拭机身,消解模块残留的试剂结晶可用 10% 硝酸溶液浸泡后冲洗(操作时仍需戴手套),避免徒手接触残留化学物质。试剂收纳需规范:剩余试剂密封后放入专用试剂柜(强酸与强碱分开存放),登记使用量及剩余量,过期试剂按危废处理流程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五、应急处理需明确响应流程 若发生试剂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若为强酸强碱接触,需先用对应中和剂(如酸接触用弱碱溶液)轻涂后再冲洗,并及时就医;若消解管破裂导致试剂泄漏,需立即断电,用专用吸附棉覆盖泄漏区域,清理后对污染台面用 75% 酒精消毒。每次操作后需填写安全记录,注明仪器运行状态、试剂使用及异常情况,为后续安全管理提供追溯依据。 严格遵循上述要求,可有效规避台式总氮测定仪操作中的烫伤、腐蚀、中毒等风险,既保障操作人员安全,也减少仪器因不当操作造成的损坏,为检测工作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提供基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