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在线余氯检测仪,氨氮检测仪,bod检测仪等水质检测设备! 全国服务电话:400-617-8617


总磷测定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

时间:2024-09-05 11:25:50   访客:738

在进行总磷测定时,需要注意多个细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这些细节的详细扩写,包括案例和数据支持:

一、水样预处理

水样澄清与稀释:

如果水样总磷含量不超过0.5mg/L且相对澄清,无悬浮物、泥土、渣滓等杂质,可以直接取样测定。例如,某企业处理后的水样总磷浓度低于0.5mg/L,且清澈透明,可直接取8毫升水样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测定。

若水样总磷含量超过0.5mg/L,则需要进行稀释处理。稀释倍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可尝试5倍、10倍、20倍等梯度稀释,直至稀释后水样总磷含量在测定范围内。例如,某水样原总磷浓度为4mg/L,需先稀释10倍后再进行测定,即取10毫升水样定容至100毫升容量瓶中。

去除干扰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砷、铬、硫等元素可能干扰总磷的测定。若水样中这些元素的含量较高,需先采取适当方法去除干扰。例如,当水样中硫离子含量较高时,可先通过稀释或加入特定试剂(如过硫酸钾)进行消解处理,以减少干扰。

二、实验操作

玻璃器皿的清洁:

所有用于总磷测定的玻璃器皿均需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以去除可能存在的磷酸盐残留,避免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试剂的选用与配制:

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确保试剂的纯度和稳定性。例如,在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时,需准确配制所需的各种试剂,包括过硫酸钾溶液、钼酸铵溶液等。

消解过程:

在中性条件下使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对水样进行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消解过程需在通风橱中进行,以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需严格控制消解时间和温度,避免试样蒸干或产生过多残渣。

显色与测定:

消解后的水样在酸性介质中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后,被抗坏血酸还原为蓝色络合物。此时需控制室温在适宜范围内(如13℃以上),以确保显色反应的顺利进行。若室温较低,可在水浴上加热显色。

数据记录与处理:

在测定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包括水样稀释倍数、消解时间、试剂用量等。测定结果需经过空白校正和曲线查算等步骤处理,以得出准确的总磷含量。

三、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塑料瓶采样:

含磷量较少的水样应避免使用塑料瓶采样,以免磷酸盐吸附在塑料瓶壁上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消解后处理:

消解后如有残渣需用滤纸过滤并充分清洗锥形瓶及滤纸,将滤液移至具塞刻度管中以待测定。

特殊情况处理:

若水样中含有浊度或色度时,需配置空白试样并加入浊度-色度补偿液进行校正。同时,对于某些特殊干扰物质(如砷、硫化物等),需采取相应措施去除干扰。

通过以上细节的把控和注意事项的遵循,可以确保总磷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实验条件和步骤,以满足不同水样的测定需求。


上一条: 影响了COD检测仪数值的主要因素 下一条: 水质溶解氧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近期发布

 
  • 5G时代多参数在线检测仪的远程监控与云端协同
  • 工业园区扬尘监测仪:精准治污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术
  • 政策驱动下我国蓝绿藻在线监测设备的标准化与认证体系
  • 道路扬尘监测仪:打造绿色交通的智慧解决方案
  • 农业大棚环境中多参数(温湿度、光照、CO₂)检测仪的智能化管理
  • 全球蓝绿藻监测仪器市场趋势与技术迭代方向分析
  • 建筑工地扬尘监测仪:守护蓝天白云的“利器”
  • 医疗废弃物处理中的多参数在线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
  •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中蓝绿藻分析仪的角色与数据价值挖掘
  • 食品安全领域多参数快速检测仪的研发与应用场景分析
  • 智能扬尘监测仪: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完整闭环
  • 智慧城市水务:蓝绿藻分析仪与物联网平台的集成应用探索
  • 智慧环保中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的部署与数据驱动决策
  • 扬尘监测仪的“心脏”:高精度传感器如何精准捕捉颗粒物?
  • 蓝绿藻在线分析仪在饮用水源地预警中的实战案例分析
  • 多参数在线检测仪的抗干扰设计与信号处理技术
  • 扬尘监测仪:空气质量守护的“智慧眼”
  • 多参数耦合:新一代蓝绿藻分析仪的传感器融合技术解析
  • 基于物联网的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原理与校准方法
  • 从实验室到现场:便携台式氨氮检测仪的广泛应用
  •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
    在线氨氮检测仪 在线余氯检测仪 在线bod检测仪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1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