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余氯测定仪检测值偏低的原因
时间:2025-07-21 10:07:15   访客:45

实验室余氯测定仪检测值偏低会直接影响水质评估的准确性,其根源可从仪器状态、环境干扰、操作规范三个维度排查。以下是常见原因及具体分析:

一、仪器核心部件异常

1、电极性能衰减

作为检测核心的余氯电极(如电流型铂金电极)若出现老化,会导致响应灵敏度下降。敏感膜因长期使用出现微孔堵塞或活性成分流失,会减少余氯与电极的反应面积,使生成的电流信号偏弱,最终显示值偏低。此外,参比电极若发生漏液或表面结晶,会破坏电位平衡,导致测量基准偏移。

2、光路系统污染(光度法仪器)

采用 DPD 光度法的测定仪,若比色皿内壁附着污渍、光路透镜积灰,会吸收部分显色光信号。当实际显色后的吸光度被 “削弱”,仪器会误判为余氯浓度偏低。

二、检测环境与水样干扰

1、水样保存不当

水样采集后若未及时检测,余氯会与水中有机物缓慢反应自然衰减。尤其在高温(>25℃)或强光环境下,30 分钟内余氯浓度可下降 10%~20%。此外,若采样容器未提前用待测水样润洗,残留的杂质会消耗部分余氯,导致初始检测值偏低。

2、干扰物质影响

水中还原性物质(如亚硝酸盐、硫化物)会与余氯优先反应,直接 “消耗” 目标检测物。当水样中存在浓度>0.5mg/L 的亚铁离子时,会与 DPD 显色剂竞争余氯,导致显色不完全,最终读数偏低。

三、操作流程不规范

1、校准失效或滞后

若校准用的标准溶液浓度偏低(如储存过久发生分解),会使仪器建立错误的浓度 - 信号对应关系。例如,用实际浓度 0.8mg/L 的 “1.0mg/L 标准液” 校准后,真实浓度 1.0mg/L 的水样会被误测为 0.8mg/L。此外,长期未校准的仪器会因电子元件漂移产生系统性偏差。

2、试剂使用错误

DPD 显色剂需现配现用,若存放超过 24 小时,其氧化还原活性会下降,无法与余氯充分显色。若缓冲液 pH 值偏离标准(正常需控制在 6.5~7.5),会导致次氯酸形态转化(如 pH>8.5 时转化为低活性的次氯酸根),降低显色反应效率。

检测值偏低的本质是 “目标信号被削弱” 或 “基准参考错误”。解决时需结合仪器自检(如电极响应时间、光路透光率)、水样特性(是否含干扰物)及操作记录(校准时间、试剂状态)逐步排查,必要时通过平行样比对(如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验证问题根源。


返回

© Copyright 2023 迈德施科技 版权所有

首页

关于迈德施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