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污染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策略
时间:2025-02-08 08:53:26   访客:336

黑臭水体是指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排污加剧等原因,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从而呈现出黑色、散发恶臭等不良特征的水体。为了有效治理和管理黑臭水体污染,需要构建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一、明确管理目标与责任

确立治理目标:

以实现水体“长制久清”为目标,持续改善农村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理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

明确责任主体:

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部署、协调和推进。

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

二、完善监管体系与制度

建立水体监测机制:

加强对农村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的监督监测工作,严格管护标准,保证达标排放。

开展沿岸排水口排查,进行排水口水质监测,明确排水口责任主体,防止治理后的水体返黑返臭。

鼓励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完善法规制度:

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生产、工业、居民区等不同场所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管和管理。

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对引起水体黑臭的污染源进行登记和规范管理。

三、加强污染源控制与治理

源头治理:

追溯污染来源,分析污染成因,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确保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水体来水水质。

过程控制: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推动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监管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

四、推动公众参与与监督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鼓励公众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鼓励将农村或城市黑臭水体排查及治理情况、长效管护机制等通过公告栏、网站等方式向公众公开。

畅通群众问题举报和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公众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监督。

五、强化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将农村或城市黑臭水体水质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引入社会资本:

鼓励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和利用,采取第三方治理、第三方依法利用等模式。

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六、建立长效运维机制

明确运维主体与职责:

建立健全农村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和处置设施运维长效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形成以政府为责任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运维管理体系。

加强日常管护与巡查:

有专人负责,定期巡查和保洁水体,如打捞水面垃圾、枯枝败叶等。

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管护,特别是厕所粪污、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管护。

构建黑臭水体污染长效管理机制需要从明确管理目标与责任、完善监管体系与制度、加强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推动公众参与与监督、强化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以及建立长效运维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黑臭水体的有效治理和长期管理,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返回

© Copyright 2023 迈德施科技 版权所有

首页

关于迈德施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