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总氮测定仪(多基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 - 紫外分光光度法)长期停用前需进行系统性封存操作,若忽视关键环节,易导致管路堵塞、部件腐蚀、试剂残留变质,影响后续启用精度与设备寿命。需严格执行 “清洁 - 排空 - 防护 - 记录 - 环境适配” 五项关键操作,为设备长期封存提供保障。 一、全系统深度清洁:清除残留污染物 封存前需彻底清洁仪器内部管路、反应池、比色皿等核心部件,避免残留试剂与样品引发腐蚀或堵塞。 管路与反应池清洁:先用超纯水反复冲洗采样管路、试剂输送管路及反应池,冲洗次数不少于 5 次,直至流出液清澈无杂质;再用中性清洗剂(如 5% 柠檬酸溶液)浸泡管路与反应池 15-20 分钟,软化内壁附着的有机物与盐类结晶,浸泡后用超纯水冲洗至中性(pH 6-8);最后用压缩空气(压力≤0.2MPa)吹扫管路与反应池,确保内部无残留水分,防止潮湿环境滋生微生物或导致部件锈蚀。 比色皿与光学部件清洁:拆卸比色皿,用软毛刷蘸中性清洗剂轻柔刷洗内壁,去除残留的消解产物与显色剂,再用超纯水冲洗至无清洗剂残留,最后用无尘镜头纸吸干水分;光学检测窗口(如光源窗口、检测器窗口)需用无水乙醇蘸取无尘布擦拭,去除表面灰尘与油污,避免遮挡光路影响后续检测;清洁后检查比色皿透光面是否有划痕,若存在破损需更换后再封存。 二、试剂与废液彻底排空:杜绝变质与腐蚀 需排空所有试剂瓶、废液桶及管路内的试剂与废液,防止试剂长期存放变质泄漏,腐蚀设备部件。 试剂排空与容器清洁:倒空所有试剂瓶(如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盐酸溶液、标准氮溶液),用超纯水冲洗试剂瓶内壁 3-4 次,去除残留试剂,倒置晾干后密封保存;试剂输送泵需空载运行 3-5 分钟,排空泵体内残留试剂,再用超纯水冲洗泵体,确保泵腔无试剂残留,避免试剂结晶堵塞泵体或腐蚀密封圈。 废液处理与容器清理:将废液桶内的废液按环保要求分类转移至专用废液收集容器,禁止直接排放;用超纯水冲洗废液桶内壁,去除残留废液,晾干后加盖密封,避免灰尘进入;检查废液管路是否有废液残留,若有则用压缩空气吹扫排空,确保管路内无积液。 三、关键部件防护处理:延缓老化与腐蚀 对易老化、易腐蚀的部件进行专项防护,延长封存期间的部件寿命。 金属部件防锈处理:仪器外壳、管路接头、螺丝等金属部件,需用防锈油脂(如凡士林)均匀涂抹表面,形成防护膜,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分导致锈蚀;接线端子需用无水酒精擦拭去除氧化层,再涂抹导电防腐脂,确保后续启用时信号传输稳定,避免端子氧化影响电路连接。 易损部件保护:蠕动泵管需从泵头取下,用超纯水冲洗后晾干,存放于干燥密封袋中,避免长期受压导致变形或老化;比色皿需放入专用保护盒,盒内放置硅胶干燥剂,防止受潮或落尘;光学光源(如紫外灯)需关闭电源,若封存时间超过 3 个月,建议拆卸光源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长期通电状态下的隐性损耗。 四、数据备份与状态记录:保障后续溯源 封存前需备份仪器数据、记录设备状态,为后续启用时的校准与故障排查提供依据。 数据备份与系统设置记录:通过仪器数据管理功能,将历史检测数据、校准曲线参数、操作日志等导出至专用存储设备(如 U 盘),备份完成后验证数据完整性;记录仪器当前的系统设置(如检测波长、消解温度、试剂投加量),形成书面文档,避免后续启用时参数丢失需重新调试。 设备状态检查与记录:全面检查仪器外观(如外壳是否有破损、管路是否有老化)、核心部件性能(如光源强度、泵体运行声音),并记录检查结果;用标准氮溶液(如 10.0mg/L)进行一次检测,记录检测值与标准值的偏差,若偏差超过 ±5%,需排查原因并修复后再封存,确保设备封存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五、封存环境精准调控:创造稳定储存条件 需为仪器选择适宜的封存环境,避免温湿度波动、光照、粉尘等因素影响设备性能。 温湿度控制:仪器需存放于温度 15-25℃、相对湿度≤60% 的环境中,避免高温高湿导致部件锈蚀或微生物滋生;若环境湿度超标,需在储存空间放置硅胶干燥剂,定期更换以维持低湿状态;禁止将仪器存放于阳光直射处或靠近热源(如暖气、空调出风口)的位置,防止塑料部件老化或光学部件性能衰减。 防尘与防干扰保护:为仪器覆盖专用防尘罩,防尘罩需透气、防潮,避免密闭环境导致部件受潮;储存环境需远离强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高压线路),防止电磁场干扰仪器电路,影响后续启用时的电子元件性能;禁止在仪器周边堆放杂物,尤其是腐蚀性化学试剂,避免试剂泄漏污染仪器。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五项关键操作,可有效保障台式总氮测定仪封存期间的性能稳定,减少后续启用时的故障风险。启用前只需简单检查清洁、重新校准,即可快速恢复仪器检测精度,为水体总氮浓度监测(如地表水、废水处理)提供可靠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