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通过化学试剂与水体中含氮化合物的特异性反应,实现对总氮含量的连续自动测定,其检测原理基于样品预处理、化学反应与光学检测的协同作用,通过标准化流程将各类形态的氮统一转化为可检测物质,最终通过吸光度与浓度的对应关系计算总氮含量。 仪器通过自动采样装置获取水样后,首先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因素,通常包括过滤与混匀步骤。过滤可去除水样中的悬浮颗粒物,避免其阻塞管路或干扰后续反应;混匀则确保水样均匀,防止局部浓度偏差影响测定结果。对于含有机物较多的水样,部分仪器会增设氧化预处理环节,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过硫酸钾)并结合紫外线照射,初步破坏复杂有机氮结构,为后续消解反应创造条件。预处理后的水样进入反应系统,确保其物理状态与成分稳定性符合检测要求。 仪器向预处理后的水样中定量加入碱性过硫酸钾溶液,该试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常 120-124℃、0.11-0.14MPa)发生分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在碱性环境中,这些自由基可将水样中的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全部氧化为硝酸盐氮,实现氮元素的形态统一。消解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压力与反应时间(通常 30-40 分钟),确保各类氮化合物完全转化,避免因转化不完全导致的检测结果偏低。消解结束后,系统自动冷却至室温,为后续反应做准备。 消解后的溶液中主要含硝酸盐氮,仪器向其中加入酸性试剂(如盐酸)调节 pH 值至酸性范围,使溶液中的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与显色剂发生反应。常用的显色体系包括镉柱还原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其中镉柱还原法通过镉粒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再与磺胺、N-1 - 萘基乙二胺等试剂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则利用硝酸盐在 220nm 与 275nm 波长处的特征吸收,通过计算吸光度差值确定其浓度。显色反应需控制试剂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确保显色产物稳定且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内置的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单色器、比色皿与检测器,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如 540nm 对应偶氮化合物,220nm 与 275nm 对应硝酸盐),通过单色器筛选后照射到装有显色后溶液的比色皿上。检测器测量透射光强度,计算吸光度(A=lg (I0/I),其中 I0 为入射光强度,I 为透射光强度)。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吸光度与总氮浓度的对应关系),仪器自动计算出水样中的总氮浓度。检测过程中需进行空白校正,消除试剂与实验用水中杂质对吸光度的影响,确保测量精度。 通过微处理器协调各模块运行,包括采样频率控制、试剂添加量调节、温度压力监控、反应时间管理等,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每次检测完成后,系统自动清洗管路与反应池,防止残留溶液污染下一次检测。数据处理模块对吸光度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去除异常值,并结合校准参数计算最终结果,同时存储原始数据与检测结果,支持数据查询与导出。部分仪器具备自动校准功能,定期使用标准溶液验证标准曲线,修正漂移误差,确保长期检测的稳定性。 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检测原理通过多步骤化学反应与物理检测的结合,实现了对水体中总氮的精准测定,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氮形态转化为单一可检测物质,再利用光学特性进行定量,为总氮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