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浊度检测仪电极的校准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核心环节,需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通过系统性步骤实现电极检测精度的校准与验证,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一、校准前的准备工作需全面细致 首先需切断检测仪电源,待电极冷却至室温后,拆卸电极并进行彻底清洁,去除表面附着的污渍、藻类或沉积物,避免污染物影响校准精度。清洁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专用擦拭布吸干水分,确保电极表面无残留液体或纤维。准备符合标准的校准溶液,包括零点校准液(通常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和至少一种跨度校准液(根据仪器量程选择对应浓度的标准浊度溶液),校准液需在有效期内且密封保存,避免光照和温度剧烈变化。同时,检查校准容器的清洁度,确保无划痕、无残留污染物,防止影响溶液浊度的稳定性。 二、零点校准是校准流程的基础步骤 将清洁后的电极浸入零点校准液中,确保电极敏感区域完全浸没且无气泡附着,若有气泡需轻轻晃动电极或用吸管移除。连接电极与检测仪,接通电源并预热至规定时间,待仪器稳定后进入校准模式,选择 “零点校准” 功能。仪器会自动读取当前溶液的浊度值,等待数值稳定后,确认并保存零点校准数据。若多次测量结果偏差较大,需重新清洁电极并检查校准液状态,排除干扰因素后再次进行校准,直至零点数据稳定在允许范围内。 三、跨度校准需严格控制操作细节 根据检测仪的量程范围,选取合适浓度的跨度校准液,缓慢倒入校准容器,避免产生气泡或搅动溶液导致浊度变化。将电极从零点校准液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吸干水分,再浸入跨度校准液中,确保电极位置与零点校准时一致。等待仪器读数稳定,观察显示值与校准液标准值的偏差,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进入 “跨度校准” 模式,输入标准值并确认,仪器会自动调整校准曲线。完成后需重复测量 1-2 次,验证跨度校准的重复性,确保多次测量结果的偏差在规定范围内,若不稳定则需重新检查操作步骤或更换校准液。 四、校准后的验证与参数保存不可忽视 完成零点和跨度校准后,需用另一种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验证,将电极浸入验证溶液中,读取仪器显示值并与标准值对比,计算偏差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若验证通过,保存所有校准参数,确保仪器在断电后参数不丢失;若验证失败,需重新检查校准步骤,排查电极清洁度、校准液浓度或仪器硬件问题,必要时重复校准流程。同时,记录校准时间、使用的校准液信息、校准前后的数值偏差及操作人员,建立完整的校准档案,为后续维护和数据溯源提供依据。 五、校准后的电极安装需规范操作 将校准合格的电极重新安装到检测仪的采样管路或监测位置,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电极敏感区域朝向水流方向,避免气泡积聚。安装完成后,启动检测仪,观察实时浊度数据的稳定性,若出现持续漂移或异常值,需检查安装是否正确或是否存在管路污染,及时排除故障后再次验证检测数据。 在线浊度检测仪电极的校准需定期进行,校准周期根据仪器使用环境和精度要求确定,在高浊度或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应缩短校准间隔,确保电极始终处于最佳检测状态,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